标签:
旅行/见闻老房子新房子海子海鲜啤酒八大关崂山 |
分类: 自驾游 |
第三天,我们去了位于太平湾的八大关景区。八大关是由山海关、嘉峪关、武胜关、宁武关、居庸关、韶关、紫荆关、正阳关八大关组成,八大关的建筑群汇聚了众多的各国建筑风格,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从第二海水浴场向上走,花石楼是八大关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栋别墅,由于是用花岗岩和鹅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楼。花石楼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欧洲古堡式,又融入了希腊式和罗马式的风格,也有哥特式的建筑特色。
室内布置非常雅致,油画、壁炉,全是欧式建筑的重要标志。
山海关路9号是一幢美式建筑,解放前是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的官邸。
元帅楼也是一幢日式建筑,是红瓦黄墙,由于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中有五位曾在这里下榻过,故得名元帅楼。
位于庸关路16号的公主楼,是丹麦式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深绿色墙面,白色的装饰线条,不规则的红色斜顶屋面,院内高大雪松掩映,十分幽雅。
沿途的街道两旁是梧桐树,院子的围墙用花岗岩砌筑而成,配以红色的砖进行修饰。
低矮的院墙关不住满园的绿色。
鲜花盛开,顺着院墙攀爬出来。
一栋栋掩映在翠柏松枝下的西式小洋楼,让你流连忘返。
透过石砌的拱形门洞下的铁艺院门向里看,还是绿色。
红色的砖铺成的台阶、小道旁,爬满了绿色。
我不知道该怎样描述眼前的一切,也不知该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动。不想评述殖民地的历史,只想记住这美丽的景色。
晚上,我们来到有一个当地居民喜欢聚会和吃海鲜的地方--麦岛,这里有很多家餐馆,但当地人告诉我们,规模最大的是“心连心大渔村”,这里像一个大型的“农家乐”,室内挂着一些乡土气息的饰品,从玻璃窗可以看到外面的大海,一楼大厅里是各式各样的供客人挑选的海鲜。这里的海鲜加工做法又有些不同,可以点一些家常炖或焖的海鱼,大葱蘸酱,咸鱼贴饼子,这里的辣炒小海鲜味道更像自己家里做的。
因为第四天要去崂山,需要准备些水和小食品,另外还需补充些新鲜水果。饭后我们又逛了青岛最大的超市--佳士客,一家日本人开的超市加大卖场,顺便还买了一些青岛的特产。里面东西很全,只是青岛当地不产水果,这里的新鲜果品价格较高。
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因为它耸立在黄海之滨,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所以当地有一句古语:“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2000年第一次到崂山时,是深秋,和同事一起从山后登山,看到的是一片片杉树、松树林,看到的是落叶飘零,夕阳西下中的别样景色,但因为时间关系,没能走到山顶看海。
崂山是在海边拔地而起,当你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边是碧海连天,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顿时让你心胸开阔起来。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这些给崂山又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山上溪流清澈。
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著名的道教人物张三丰曾在此修道。现在保存下来的太清宫规模很大,历史也很悠久。
这面墙传说是崂山道士练得仙功,可以穿墙而过。道教的长生不老之说和一些仙气神功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正值长假,崂山的景区人太多,连爬山的石阶都要一步一步跟着人群向上走,有些拥挤,于是决定放弃了。
驾车从崂山沿东海路向市区走,沿途的海景别墅洋房,让我羡慕不已。红花、绿树、白墙,干净的花园海滨城市。海子诗中所向往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就展现在眼前吗?
山脚下的海边公寓。
时间还早,停下车,走进小区里,体会居住在这里的感觉,悠闲、自在。
顺着海滨路,有一些海边的餐厅,看着大海、听着涛声、吹着海风,一杯青岛啤酒,一盘辣炒蛏子,一盘海瓜子,韭菜炒海肠,再来上烤鱿鱼、烤鲜海鱼...那滋味,从嘴里爽到心里。
啤酒是青岛人的最爱,听很多朋友说,青岛人喝啤酒不论瓶,论打或箱。平常的日子里,一到晚上,青岛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街头巷尾到处分布的啤酒路边摊,啤酒加烧烤,青岛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曾有人这样形容青岛人“一碟花生笑谈天下,两扎啤酒纵论古今”。想想也是,就着街灯和海风,慢慢沉醉在青岛的酒香里,弥散在青岛的海风里了...这种惬意连我这个不擅长喝酒的人都羡慕之极。
我们驾车顺着东海路,摇下车窗,让海风吹拂着头发,结束了第四天的行程。
现在,每当想起青岛,眼前还会是海边一幢幢老房子,沙滩上一串串脚印,海面上一座座小岛...当然,还有苦中带着清香的青岛啤酒。
前一篇:生活在北京--北京的春天
后一篇:胶东半岛自驾游--烟台、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