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滑雪中的连接技术:出弯、入弯和转换(上)

(2010-02-10 11:32:35)
标签:

杂谈

滑雪中的连接技术:出弯、入弯和转换(上)
 
 
 
 
 
      滑雪是将上一个弯和下一个弯的顺畅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是核心技术,包括出弯、转换和入弯。“从初级到高级的双板换刃技术”作为本文的基础知识讨论了换刃,而本文讨论完整的连接技术。理论依据来自于Ron LeMasterThe Skier’s Edge,滑雪技术来源于Harald Harb的PMTS技术体系和红花梁的滑雪视频,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滑雪实践形成本文。先看图1:

http://s4/bmiddle/4c809bb0g61d1f0784a83


图1


图1中Lower-C是出弯,High-C是入弯,Transition Zone是转换。先讲出弯,出弯最重要的任务是为转换和入弯做准备,最常用的引身动作就是为转换和入弯而做的。实际上出弯要做的准备工作是“轻身”,“轻身”不是使身体变轻,而是减少雪板与雪面之间的压力使身体感觉变轻的过程,雪板“飘”在雪面上的时候换刃和拧转雪板就变得很轻松,因此要“轻身”后转换和入弯。


一、“轻身”的三种方法


 “轻身”有三种方法,第一“起身轻身”,就是大家都知道并在用的引身,这种方法“轻身”的效果不是发生在蹬起的过程中,蹬起只能加大雪板与雪面的压力,蹬起后雪板向上并回落到雪面前的一段时间雪板与雪面间的压力变小;第二“下蹲轻身”,在台阶上向下跳,落地前是“轻身”,“下蹲轻身”也是这个道理,下蹲的一瞬间是“轻身”;“起身轻身”的特点是“轻身”的时间比较长,但需要蹬起后才能获得,而“下蹲轻身”的特点是立即可以获得,但“轻身”的时间短只是下蹲的一瞬间;第三“地形轻身”,最典型的是跳台,双板腾空后就“轻身”了,沟、坎和蘑菇上都可以使用“地形轻身”。


二、PMTS中的“轻身”


PMTS的方法是刻滑时外侧腿伸展、内侧腿收缩,转换时双腿收缩而不起身。请见图2的HH示范回转。


 

http://s4/bmiddle/4c809bb0g61d1f4edc593


图2


图2中第5帧是转换的中间位置,通过比较3到7帧,HH即没有起身也没有下蹲,雪道也是平整的,难道HH没有“轻身”就转换并入弯了?上雪道试试,蹬直外侧腿,收缩内侧腿,滑一个C弯,在出弯时收缩外侧腿,这时感觉身体一下就变轻了,然后就异常轻松的转换并入弯,就像什么都没有做!HH“轻身”了,用的是“地形轻身”!因为平整的雪道上暗藏着一个虚拟蘑菇。


三、虚拟蘑菇


虚拟蘑菇是Ron的理论。刻滑是弧线滑行,过程中存在离心力,入弯时离心力向上,出弯时离心力向下,因此入弯时身体变轻而出弯时身体变重,这种感觉跟在蘑菇上的感觉是一样的。


 

http://s13/bmiddle/4c809bb0g61d1f660217c


图3


图3中滑雪者的脚上有三个箭头,左侧箭头是重力,右侧箭头是离心力,中间箭头是两个力合在一起的作用力。图3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入弯时作用力较小,而出弯时作用力较大,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因此入弯时雪面的反弹力较小,而出弯时雪面的反弹力较大,从而形成图4的虚拟蘑菇。


 

http://s6/bmiddle/4c809bb0g61d1f848d085


图4


图4中左侧是S弯,而右侧是S弯中作用力的变化而对应的虚拟蘑菇。入弯时是蘑菇的背面(面向山下的面),而出弯时是蘑菇的正面(面向山上的面)。


中级水平以上的雪友在出弯起身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来自雪面的反弹力,这个力就是虚拟蘑菇的效果。利用这个力的中级技巧是起身,夸张一点的形容是上蘑菇前下蹲,上蘑菇后起身,起身和蘑菇的反弹力相加使滑雪者腾空,这样就获得了一个较长时间的“轻身”,可以轻松换刃与拧转。利用这个力的高级技巧是采用滑蘑菇的方法滑虚拟蘑菇。


先回顾一下蘑菇的滑法,滑一个C弯,出弯时碰上蘑菇正面,双腿收缩吸收蘑菇的冲击力,雪板继续向前“翻”过蘑菇正面滑向蘑菇背面,此时身体变轻,然后迅速换刃、拧转、双腿伸展使雪板不离开雪面。滑蘑菇的最大特点就是腿部的收缩和伸展。蘑菇高手从来不认为蘑菇是障碍,而是将蘑菇视为帮助转弯和减速的工具,在蘑菇上可以滑得更轻松,因为地形在帮助他。虚拟蘑菇也是同样的道理。


再看图2,3/4/5帧HH收缩左腿,吸收虚拟蘑菇的能量,使他从第5帧开始“轻身”,然后HH换刃,6/7/8帧伸展右腿使雪板始终接触雪面。由此可见,HH用了滑蘑菇的技巧利用虚拟蘑菇,同时也说明了HH用的是“地形轻身”。利用虚拟蘑菇时,中级技巧通过起身获取能量,而高级技巧通过收缩吸收虚拟蘑菇的能量。


四、我的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 刻滑过程中存在虚拟蘑菇,立刃角度越大,蘑菇效果越明显。利用虚拟蘑菇最有效的方法是外侧腿收缩吸收蘑菇的能量,这个能量使滑雪者“轻身”,可以完成转换和入弯后小幅度的雪板拧转。这种方法不需要重心大幅度上下起伏,比“起身轻身”更省力、更流畅。


2.PMTS中出弯始于外侧腿的收缩,快速收缩外侧腿,则虚拟蘑菇变得小而陡,使滑雪者快速完成转换;放慢收缩外侧腿,则虚拟蘑菇变得大而平,使滑雪者放慢转换的速度;也就是说滑雪者可以通过收缩外侧腿的快慢很容易的控制转换的快慢。


3.如果入弯后需要大幅度的雪板拧转,则还需要加入起身的动作,以便获得更长的“轻身”时间。请见图5。


 


 

http://s6/bmiddle/4c809bb0g61d1fa11acd5


图5


图5中第2帧滑雪者收缩左腿同时身体向上起身,在第3帧大幅度拧转了雪板。PMTS中强调不起身,但恰当的起身也是高效率的方法。拧转和起身在入弯部分探讨。


4. 出弯时外侧腿伸展、内侧腿收缩是理想的腿部姿态。既可以收缩外侧腿吸收虚拟蘑菇的能量,又可以蹬起内侧腿获得起身的能量。获得外侧腿伸展、内侧腿收缩姿态最简单的方法是双板在水平方向分得开一些,雪板垂直于滚落线站在雪坡上,双板分开就可以自然获得山上腿收缩、山下腿伸展的站姿。PMTS强烈反对分腿,分腿与并腿在转换部分探讨。


五、参考视频


1,3,4来自红花梁的滑雪视频,2来自youtubeHH的视频。


1. 出弯时起身的滑行方法。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kYva8xD8gg/


2.PMTS的滑行方法,HH示范。注意与第一段视频比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djRrS6kHQE&feature=PlayList&p=48DC7235AE4BF197&index=13


3. 丸山贵雄的什么是纵滑,这回知道为什么纵滑重心上下起伏不大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Y-P6MfjqHM/


4. 山下敬介的深度刻滑,山下示范了收缩与起身的结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xFUhdSHlaI/

 

滑雪中的连接技术:出弯、入弯和转换(中)
 
 
 
 
 
 
   

出弯讲完了,该讲入弯了。入弯就是转向,转向有两种方法:拧转雪板转向与立刃后利用刻滑板的特性转向。要转向还要加压,出弯时“轻身”是减压,入弯时就要加压。


一、加压


雪板与雪面保持压力才能更好的转向,根据虚拟蘑菇理论,入弯时压力会变小,因此要加压。加压的技术动作与减压的技术动作是完全对应的。出弯时起身减压,入弯时就下蹲加压;出弯时收缩减压,入弯时就伸展加压;出弯时收缩与起身相结合,入弯时就伸展与下蹲相结合。出弯时减压的技术动作决定了入弯时加压的技术动作。

http://s2/bmiddle/4c809bb0g61d20c199fa1

图1


图1中6/7/8帧是入弯,HH伸展右腿加压。伸展加压的前提是HH在2/3/4帧收缩左腿,在5帧转换时双腿弯曲,然后才可以伸展右腿加压。


二、拧转


入弯时不用力雪板也会向弯的内侧旋转,滑雪者控制雪板旋转的角度是拧转。入弯拧转重心一定要向前,因为雪板是以板尖为轴旋转的。在雪板平放在雪面上或雪板与雪面没有压力时拧转是最容易的。拧转完成后其实滑雪者运动的方向并没有转过来,还需要转向的雪板与雪面形成作用力使滑雪者真正完成转向。


三、用刃


入弯还可以只立刃不旋转雪板,利用刻滑板的特性完成转向。入弯是C弯中最难用刃的阶段,因为此时雪板处于山下刃立刃,身体重心也是倾向于山下侧,难以掌握平衡,HH将这个阶段称为”Upside Down”,可以参考图1的6/7两帧。PMTS的核心技术就是用刃入弯,具体的方法是:


1.加压。只有雪板和雪面有压力,刻滑板才会自动转向。加压的方法是伸展外侧腿,参见图1的6/7/8帧。


2.反弓。入弯后,上半身向C弯的外侧倾斜,与下半身形成反弓,参见图1第7帧。入弯反弓主要是为了保持平衡,此时重心在山下侧,上身向山上侧倾斜易于保持平衡。反弓姿态一直保持到出弯时,在C弯的下半部分,反弓可以帮助加大立刃角度。


3.反拧。入弯后,雪板会自然向弯的内侧旋转,为了使雪板不旋转,上身要向弯的外侧拧转,这就是反拧。在入弯阶段,反拧是上身转向山上侧,这可能是大家从没用过的动作,但为了保持雪板不旋转就要用。保持反拧姿态一直到出弯,到了C弯的下半部分反拧就是我们常用的上身面向山下侧。


图2是用刃入弯阶段,展示了立刃/加压/反弓/反拧/外侧腿伸展内侧腿收缩等各项技术。

 

http://s5/bmiddle/4c809bb0g61d213131214


图2


四、拧转入弯 vs. 用刃入弯


既然讲到了两种入弯方式,就有必要比较一下。


1.拧转入弯较易掌握并且是全能的。拧转适用于刻滑与搓雪、大中小回转、全地域:平道、蘑菇、陡坡、粉雪和烂雪。拧转是必备技术,但在刻滑时拧转就做不到完全刻滑了。


2.用刃入弯较难掌握,目的是进行完全刻滑,即所有回转均靠雪板立刃和换刃完成,完全不旋转雪板。完全刻滑只适用于中回转和大回转。完全刻滑可以将刻滑的优点发挥到极致,是迈向高级刻滑的必经之路。


3.学习与使用拧转是必须的,是否学习完全刻滑取决于雪友热爱刻滑的程度,如果要学习Harald Harb的Essentials of Skiing(刻滑基本要素)是非常好的高级刻滑教材,教材中很多要素来源于竞技滑雪,适合刻滑爱好者学习。(PMTS是我读过的滑雪教材中讲完全刻滑最详细的。)


4.Harald Harb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拧转动作,但他自己在小回转、蘑菇和陡坡上也要拧转,HH的拧转请见参考视频。既然拧转是必须的,PMTS为什么不讲呢?


五、PMTS的逻辑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没有想明白,直到今天写贴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提高滑雪水平的捷径之一是发技术帖,写之前自己要先想明白,然后还要上雪道试试,所以各位雪友要多发技术贴。言归正传,继续灌水,PMTS不讲拧转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为什么要强调不拧转。刻滑是新技术,刻滑板是新装备,完全刻滑是PMTS的独创,能够最好的发挥刻滑和刻滑板的优点。要体会PMTS技术的各项优点,就要进行完全刻滑,就要完全不旋转雪板。


2.为什么不讲拧转。拧转人人都会,所以可以不讲。久而久之拧转在PMTS中就成了错误的技术动作,其实正确的说法是完全刻滑中拧转是错误动作。如果有人要学蘑菇,蘑菇上必须拧转,PMTS怎么办呢?


3.需要拧转怎么办。这时PMTS会说用刃入弯是基本要素,熟练掌握后再学习蘑菇。完全刻滑中也有虚拟蘑菇,PMTS的并腿/收缩/伸展也是蘑菇的基本技术,如果按照PMTS的建议练习,练好了完全刻滑再上蘑菇,会感觉搞定蘑菇果然变容易了。


一切都说圆了,HH太有才了!他将拧转入弯和用刃入弯的关系反过来说,用刃入弯成了滑雪基本要素,这个要素PMTS教,所以大家来学PMTS。


deyi同学比较完整的收集了PMTS的参考资料,了解PMTS可以参见deyi同学的Blog


六、我的观点


每个滑雪技术体系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各种滑雪技术相互融合的几率远大于相互排斥,普通爱好者不必拘泥于某个具体的流派,但以一个流派为主线学习是必要的。


鉴于国内雪场的现状,基于PMTS学习完全刻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国内雪场只有大平道和非典型蘑菇(典型蘑菇是在天然雪上滑出来的,不是人工垒的),不练刻滑还真没什么可练的。


七、参考视频


1.HH示范完全刻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lpXFpkTKgs&feature=PlayList&p=3C84F39FF235A588&index=2


2.HH在入弯时拧转

陡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xHOdUEbqAg&feature=related

小回转和蘑菇: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引用一段秀动网的视频,由于秀动网上的视频大多有版权问题,我就不加链接了,上秀动网搜索PMTS即可。在PMTS的教学视频上,HH自己在小回转和蘑菇上很明显的使用了拧转。


3.红花梁的拧转教学视频

小回转脚部拧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sIEcsimm34/


小回转腰部以下拧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rXlvHGHZNY/


小回转全身拧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3fJ1V8pLKQ/


4.完美刻滑,这段视频是日文的,红花梁同学如果感兴趣可以翻译一下,看看跟HH讲的是不是一回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tMHcLgUFo4&feature=PlayList&p=3C84F39FF235A588&index=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