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年邮票大销毁:关注1992年——2000年的邮票(之二)

(2012-10-14 11:15:29)
标签:

杂谈

编年邮票大销毁:关注1992年——2000年的邮票(之二)

                                编年邮票大销毁:关注1992年——2000年的邮票(之二)

 

 

 

 

 

 

   830日笔者在本栏发帖《“垃圾堆”里淘金:关注1992年——2000年的邮票》一文中曾写道:“为了堵塞1992——2000年的邮票大量和大幅度打折用于邮政通信,造成我国邮政收入的巨额损失,国家邮政总局和各省市县邮政部门前后几次大规模销毁邮票,销毁范围全部为编年邮票,销毁的重点是1992——2000年的邮票,92年以前的JT票不在销毁范围。”

 

 

 

 

 

 

1996年至2006年间,国家邮政总局和各省市县邮政部门曾多次大规模销毁编年邮票和邮品。有网友综合介绍,各次大销毁的概况如下:

 

 

 

 

 

 

(一)1996年邮票销毁:盖销库存的1994-10《昭君出塞》邮票150万套(含小型张),1994-19《长江三峡》邮票200万套(含小型张);销毁《熊猫》、《竹子》等小型张加字。
    17
套编年票盖销60万套,并将此盖销票分配给各省及中国集邮总公司向青少年集邮者销售。以及相当数量的不适合当时邮资标准的邮票等等。在全国范围内共销毁了1.1亿元1992-1994年发行的邮票,盖销了0.2亿元邮票。

 

 

 

 

 

 

  1)对各省库存的,已不适应现行邮政资费使用的1分、1分半、2分、3分、4分普通邮票全部销毁。对邮票印制局票库中1分普通邮票销毁1692万枚。个别省如因包裹单贴票需用1分邮票,可向部邮政总局请领。

 

 

 

 

 

 

2)对不常用面值,即5分、8分、15分、25分、30分、40分、80分、90分、110分、130分、160分普通邮票各省留存两年使用量(以1995年用量作为参考)后,其余部分全部销毁。

 

 

 

 

 

 

3)对各省局及邮票印制局票库中1994年以前发行的纪特零枚邮票全部销毁。

 

 

 

 

 

 

4)对各省库存的已不适应现行邮政资费使用的邮资信封、普通邮资明信片全部销毁。对库中留存的历年中国邮政架年(有奖)明信片全部销毁。
 
   

(二)2000年邮票销毁:国家邮政局销毁不适用面值通信用邮票和超库存标准的19921999年纪特邮票,销毁了92-9930亿面值的编年邮票(含票张片封)。

 

 

 

 

 

 

(三)2002年邮票销毁:1992-2001年邮票型张面值合计11亿。

 

 

 

 

 

 

(四)2003年邮票销毁:销毁采用的方式是化浆、焚烧、粉碎机粉碎、熔化等多种手段齐上,其中有关港澳回归题材的邮品作为销毁重点。销毁的总量将超过10亿元。
 
    

(五)2004年邮票销毁:
   
国家邮政局销毁全国库存1992年至2001年纪特邮票工作,到926日全部结束。本次共销毁31个省(区、市)及中国集邮总公司、国家邮政局库存的纪特邮票3221亿枚,面值金额达3441亿元,销毁数量占全国1992年至2001年纪特邮票库存总量的94%。

 

 

 

 

 

 

(六)06年邮票销毁: 06年销毁以04年之前[04]库存邮封、片、折、册、卡书和少量04年应销毁未销毁的套票张、年册,销毁金额达120亿元左右。 另外,国家邮政在市场回购有超过20亿面值的邮票型张等用于开发邮资票品备用,具体回购的时间不祥。

 

 

 

 

 

 

 

有关人士经粗略估算,1992-2000年间发行的编年邮资票品,绝大部分已经消失。个别品种的存量已经非常稀少。

 

 

 

 

 

 

20年被广大邮人唾弃的1992年——2000年的编年邮票是否值得珍惜和珍藏,时间一定会给出答案。从无人敢收集,个个如烫手山芋一样躲避,到如果一旦人们觉醒,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呢!?

 

 

2012830日笔者在本栏发的帖子《“垃圾堆”里淘金:关注1992年——2000年的邮票》,原文如下:
    
众所周知,1992——2000年的邮票由于发行量大,长期以来被称为“垃圾堆”。这一时期的邮票,自发行以来长期都是打折卖,按面值六折七折卖算是打折少的,通常是按面值的五折四折甚至三折甩卖。
       
与现在不一样,这一时期民营快递公司手机互联网都还没有普及,老百姓通过邮局寄信寄包裹非常普遍,用邮量很大。老百姓只需花半价就可以买来邮票寄信寄包裹,乐此不疲。邮政部门尽管主观上极不情愿,但事实上确实搞了一项半价邮寄的惠民工程。因此,1992——2000年的邮票大量用于邮政通信消耗,存世量大幅减少。
       
为了堵塞1992——2000年的邮票大量和大幅度打折用于邮政通信,造成我国邮政收入的巨额损失,国家邮政总局和各省市县邮政部门前后几次大规模销毁邮票,销毁范围全部为编年邮票,销毁的重点是1992——2000年的邮票,92年以前的JT票不在销毁范围。经过几次大销毁后,这一时期邮票的存世量更进一步减少。二轮龙能涨到5000元一版,证明1992年——2000年邮票的存世量已经不太大。现在,无论是网上交易还是门店现场交易,成包成箱的已经不多。事实表明:(11992——2000年邮票的实际存世量比公布的发行量,差距巨大,要小很多。(2)各级邮政部门和集邮公司已经没有存货。
     

 

 

 

 

 

 

   2010年以来,早期票和近几年的新邮都被反复炒了几遍,均有程度不同的大涨。但是,1992年——2000年的邮票,由于过去名声不好和人们的惯性思维,成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大多仍在原地踏步没有上涨。
      

 

 

 

 

 

 

   1997大潮中狂炒最厉害的是编年小型张,在大潮退去之后成为无人问津的冷门板块。去年以来新邮在几经暴涨暴跌之后,目前已有退潮的迹象,新邮是否也会重蹈1997大潮退去之后编年小型张的覆辙?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笔者认为,邮市投资热点有可能从新邮向1992---2000年老邮转移。今年以来,《游春图》《黄宾虹作品选》《潘天寿》《嵩山》……...等等的强势上涨就是征兆。 

 

 

 

 

 

 

 

 

 

 

 

 

 

 在投资市场上“当别人还在沉睡时,你应该已经醒来;当别人醒来时,你已经在行动”,唯有此,才有可能抢得先机,获得成功!
      

 

 

 

 

 

 

 板块轮动,热点转移,投机向收藏转变,既是未来数年邮市发展的大趋势,也是邮市行情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规律。
  

 

 

 

2012830日笔者在本栏发的帖子《“垃圾堆”里淘金:关注1992年——2000年的邮票》,原文如下:
    
众所周知,1992——2000年的邮票由于发行量大,长期以来被称为“垃圾堆”。这一时期的邮票,自发行以来长期都是打折卖,按面值六折七折卖算是打折少的,通常是按面值的五折四折甚至三折甩卖。
       
与现在不一样,这一时期民营快递公司手机互联网都还没有普及,老百姓通过邮局寄信寄包裹非常普遍,用邮量很大。老百姓只需花半价就可以买来邮票寄信寄包裹,乐此不疲。邮政部门尽管主观上极不情愿,但事实上确实搞了一项半价邮寄的惠民工程。因此,1992——2000年的邮票大量用于邮政通信消耗,存世量大幅减少。
       
为了堵塞1992——2000年的邮票大量和大幅度打折用于邮政通信,造成我国邮政收入的巨额损失,国家邮政总局和各省市县邮政部门前后几次大规模销毁邮票,销毁范围全部为编年邮票,销毁的重点是1992——2000年的邮票,92年以前的JT票不在销毁范围。经过几次大销毁后,这一时期邮票的存世量更进一步减少。二轮龙能涨到5000元一版,证明1992年——2000年邮票的存世量已经不太大。现在,无论是网上交易还是门店现场交易,成包成箱的已经不多。事实表明:(11992——2000年邮票的实际存世量比公布的发行量,差距巨大,要小很多。(2)各级邮政部门和集邮公司已经没有存货。
     

 

 

 

 

 

 

   2010年以来,早期票和近几年的新邮都被反复炒了几遍,均有程度不同的大涨。但是,1992年——2000年的邮票,由于过去名声不好和人们的惯性思维,成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大多仍在原地踏步没有上涨。
      

 

 

 

 

 

 

   1997大潮中狂炒最厉害的是编年小型张,在大潮退去之后成为无人问津的冷门板块。去年以来新邮在几经暴涨暴跌之后,目前已有退潮的迹象,新邮是否也会重蹈1997大潮退去之后编年小型张的覆辙?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笔者认为,邮市投资热点有可能从新邮向1992---2000年老邮转移。今年以来,《游春图》《黄宾虹作品选》《潘天寿》《嵩山》……...等等的强势上涨就是征兆。 

 

 

 

 

 

 

 

 

 

 

 

 

 

 在投资市场上“当别人还在沉睡时,你应该已经醒来;当别人醒来时,你已经在行动”,唯有此,才有可能抢得先机,获得成功!
      

 

 

 

 

 

 

 板块轮动,热点转移,投机向收藏转变,既是未来数年邮市发展的大趋势,也是邮市行情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规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