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2012-10-08 10:53:23)
标签:
教育杂谈复习课杂谈 |
分类: 化学1 |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简称“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又称“降温结晶法”。它是给饱和溶液结晶的一种方法。实质上就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一般就是指把在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饱和的溶液将其温度降低,使其析出晶体的过程.。
原理
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一般是温度上升,溶解度就跟着上升(也有温度上升,溶解度跟着下降的,例如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等物质)。然后在高温下把溶液弄成饱和状态。这个时候单位溶液里的溶解物含量很高,然后降温,使溶解度降低,这样单位溶液里的溶解物含量应该降低,而这多余的溶解物只好以固体(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来。这就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简称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可溶物质在不同的温度时,溶解度也不同。大部分物质是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随之升高的。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也只适用于这样的物质。
方法
在较高温度时,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这样在温度降低后,因为物质的溶解度下降,溶液中会析出这种物质的晶体。
前一篇:酸碱盐的溶解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