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的自然循环辩证法思想

(2010-11-21 11:11:02)
标签:

宋体

《老子》

人类社会

辩证法

事物

杂谈

分类: 《自然循环学》

1.老子的自然循环辩证法思想<摘自自然循环学>

老子的自然循环辩证法(公元前570年左右)。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的道就是有和无之间的关系: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两者同出,异名同谓。《老子》以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美与恶、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虚与实、弱与强等都是无中生来的有,这种事物有的对立面相互作用和转化,使事物向对立面发展和变化。《老子》书中包括大量的辩证法观点,老子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的中止就是使对立的有再回到无中去,达到事物的统一。也就是用现在的哲学观点,对立统一是事物之间发展变化的根源。由于当时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社会战争连绵不断,为了使人民和平幸福生活,老子在晚年提出了社会无欲无为的自然发展观,这里的无欲无为不是普通人理解的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而是顺乎自然根据自己情况量力而行的思和做,思和做是可大可小的,要因人而已,这就是自然。老子的思和做是在保持社会稳定和个人安全的前提下,以自我感觉幸福和快乐为标准的欲望和作为。老子在第四十三章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空虚无形之物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中。我因此认识到处理任何事情不要强行对抗的益处。身体力行的教导,顺其自然、量力而行而不强行做事的益处,普天下很少有能比这更成就强大的了。老子在第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矣。” [译文]一般求学的人,其学到的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对学到的知识和事物的表象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压缩具体获得抽象内容,减少多于的精减又精减,以至于做到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要去处了,从而达到掌握事物本质规律,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的,取得天下的人看上去没有做什么事情,主要是用的是思想而不是一天打打杀杀,如果只是一天打打杀杀,那就不可能取得天下。从老子这段话可以看出,我们许多人没有真正理解老子的无为思想理念。他创立的哲学体系高峰就是现在的人也很少有人能够逾越它,这是老子用实际行动给予无为最好的回答。由于许多人不能够理解他的思想理念,老子本人也非常痛苦,以至于在七十二章说出:“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的无奈。老子的主张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分不开的,他结合自己的感悟得出的比较理性而且是非常有根据的结论。老子自然知道自然界有竞争和社会有无欲与有欲、无为与有为这个道理,但人来自于自然应高于自然,过度的欲望反而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痛苦和不安定因素,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社会财富过度发展不仅不能带来过多的幸福,反而带来许多人的痛苦,进而破坏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结论就是现在的人类社会也是有参考价值的。从哲学角度和人类最高属性来说,这种观点也是人类的最高境界。因为社会物质的好与坏、多与少和高与低都是相对的概念,人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在社会没有压迫的条件下,人类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是最快乐、最幸福的状态。现在社会之所以过渡提倡快速发展,完全是由于社会与自然、社会与社会的相互竞争等不安全因素导致的,也与人类的认识水平和教育理念有关系。人类自己在自然面前经常耍小聪明,而非大聪明,也就是说人类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由于社会与自然、社会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社会与自然、社会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过分的相互制约、对抗和竞争的局面,实际给人类自己带来痛苦。所以老子主张社会的发展按自然规律发展,不提倡人类智慧对社会发展的起大作用,因为这样反而破坏自然和人的关系。老子在第三章说:“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老子是说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过度欲望。圣人按照道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人类的发展速度总是有个界限,人类应该节制自己的发展和欲望,老子看来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社会也是这样,社会人类欲望太多,社会又没有法制制约,这样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老子可能是站在当时社会和自然的整体角度,为了解决社会稳定和人的幸福来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由于他超越了社会现实太远,哲学思想太先进了,人类社会99.9999%的人理解不了,所以他的伟大思想不适合现实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被社会抛弃。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事物顶端优势定律,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强者制约弱者,弱者相对强者就感觉痛苦,强者相对弱者就感觉幸福,因此使社会事物有强烈发展的愿望,这也是人类处于较低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阶段的必然表现。现在的人类社会还是处于自然属性和人类属性阶段中间的社会属性阶段,所以社会要求人们要发展要进步。但哲学家们和政治家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社会发展是个双刃剑,社会得到了一些就必然失去一些,社会人口多一些,自然就会少一些,科学的东西多了些,自然的东西就少些,所以我们的社会现在提出了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这是非常英明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