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振宁与李政道之“伯乐”吴大猷

(2007-10-28 09:08:57)
标签:

教育杂谈

杨振宁与李政道之“伯乐”吴大猷 

   吴大业、吴大猷、吴大任兄弟三人,在二十年代是南开大学闻名优秀生“三吴”。大业攻经济,大猷攻物理,大任攻数学。毕业后“三吴”分别得公费留学美英两国。大业与大猷获博士学位,大任因特殊情况放弃博士学位,只得硕士,返国后,兄弟三人二十六、七岁便做了教授。1941年,吴大猷在昆明西南联大物理系教古典力学、量子力学。听他课的一班学生之中,有当今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著名晶体力学家黄昆,美国西北大学天文物理系主任黄授书等。吴大猷十分喜爱这些学生,他时常对人夸耀说“那一班是看不见的群英会”。杨振宁的表现尤为突出,古典力学课结束后,吴大猷拟了十个论文题,由各学生自选一个。杨振宁选的是“以群论讨多原子之振动”。这篇论文的完成,越发显示了杨振宁的造诣和才华。1945年春,吴大猷又收了一位奇才学生,他就是十八岁的李政道。经友人介绍给吴大猷,从浙江大学转到西南联大物理系。不久,吴大猷发现了这个学生的“求知心切,到了奇怪的程度”,他几乎每天都向吴大猷要更多的习题和读物,而且都能又快又好地做完和读完。吴大猷有时风湿痛,李政道就边替他捶背边求教,他还帮助吴大猷做家务活。“思想敏捷,大异寻常,前途无量”,吴大猷不止一次地为这个得意的学生下评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拟成立国防科研机构,计划派一批优秀物理成绩突出的学生到国外留学,杨振宁与黄昆已到国外深造。吴大猷便毫不犹豫地推荐了李政道。1957年冬,杨振宁与李政道获诺贝尔奖时,立即用英文写信给当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的吴大猷,信中说到他们在美国的学习、工作以及这次获奖,都与吴大猷的“对称性”和在他指导下做的论文有关,表示对吴老师的感谢,李政道也有同样的心情。事后,国内外每读起杨振宁与吴大猷的报道时,总要说他俩是吴大猷的学生,更把当年李政道与吴大猷的机遇传为美谈,吴大猷却谦虚地说:我对他们实在没有教什么,只是我遇到了天才的学生,宝石放到哪里也是宝石。笔者我是1956年夏进上海闸北水电公司当学徒,我是半文盲只有初小文化。在科学上我的启蒙老师,高级土木工程师张亮源(即李政道的连襟),因我孤苦零丁出身,以厂为家,张老师经常给我科技扫盲。我有一本美国台勃物理词典,遇事向张老师请教,我成为闸北水厂最优秀一名学徒,也许我姓秦,与他夫人同姓,生活与学习得到特别关爱。

 

                                   秦钧业记辑   写于2007年6月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