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夜话
(2022-03-21 17:38:47)
771:连城当地有一种油料作物胡麻,榨出的油风味独特,芳香浓郁,油质清澈。过去从古书中知道唐时风行于长安的胡麻饼就是以它为原料,苏总说这是一种高级食用油,很多保健成分是其他同类植物油难以比拟的。我说为什么不大力推广开发呢?苏总说一是产量不高,二是按当地说法是此物较拔地力,连续种完它的土地再种其他作物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过去一般人家是吃不起的。我买了一桶一尝确实不次于芝麻油,本草中再查它还有强精作用,告诉苏总后,他现在是一日三开餐都离不了!
于宁夏隔离期间
772:苏总给我微信通知,连城一个比较大的文化节就要开幕,希望我去看看。我说所谓的文化节我是一个也不会再去了,苏总问为什么?我说文化是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等,现在的文化节就是吃喝玩乐拉投资,这还叫文化吗?不就是婊子光明正大的立牌坊吗?如果我们的孩子以为这就是中国文化那可就真麻烦了,苏总气的直接关机!
773:八十年代中期一个暑假是在天津度过的,曾被亲属领去杨村一带游玩并吃到了贴饼子熬小鱼儿,确实值得念念不忘。两千年初与老高从北京去天津办事,经我提议又在在杨村第二次品尝,也还满意。第三次是十年前与苏总从北京去德州,路过杨村我强烈给苏总推荐,下高速找了一家,端上来时就已经没有了过去上桌前的那缕腥香,尝了一口已经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苏总反倒安慰我说,现在的粮食、烧柴、调料、小鱼儿甚至铁锅都已经不复当年,还能吃到就知足吧!
774:那次和苏总去德州,住在车站附近一座宾馆,事情办完后我们商量来此一次起码我尝尝正宗的德州扒鸡。向服务员问询,人家答复是车站附近就没有正宗的,当地人从不在车站附近购买。后热心的给了一个地址,我俩找过去一看是和二层楼,介绍该户人家已经营扒鸡二百多年,先上一只,确实滋味不同,又来一只。苏总说这个德州以外各类场合吃到的味道不一样,就是有点咸,我说这反倒证明这才是正宗的鲁菜!具体地址以及该店名称可惜忘了。
775:曾看到过一篇控诉文章写民国初期的少林寺拥有大量土地,周围几十里内的农民大多是他们的佃户,这些所谓六根清净的和尚竟公开要挟佃户说:有闺女的种水浇地,有好媳妇的种好地,有烂媳妇的种烂地,没有女人的开荒地!。以至于少林寺佃户的闺女没人家愿娶,小伙子没有人家愿嫁,几乎家家都有一篇惨痛的血泪史。苏总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事情就没有人再去回忆了呢?
776:如果说上篇夜话读者不可思议,那么皮定均将军的回忆录应该更有说服力:四四年皮定均听说少林寺中有五六十个和尚会功夫,还有部分枪支弹药,便想联合少林寺共同抗日。知客和尚对来访的皮定均十分客气,表面殷勤备至至。但皮定均早已看出了不对劲,于是提出想去寺内游览一下知客却不允许,看门外发现已被十余人包围监视,在对方随时都有动手的可能的情况下。皮定均快速告辞撤身离去。所以我给苏总说过当年没安排你去少林寺你还不高兴,值得去吗?
777:过去对石友三这个人一直很反感,其中火烧少林寺是其中一个原因。但随着历史资料的不断面世,才知道当时的少林寺方丈是站在吴佩孚一边,军阀混战时方丈组织一个团自任团长支持吴佩孚。在与冯玉祥部作战时被击毙,冯部石友三气急报复火烧了少林寺。可惜方丈一步走错使得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钟鼓楼、藏经楼及所藏之大藏经、《少林寺志》木版、北朝石刻造像碑等皆毁此难。苏总说石友三后来投降日寇被活埋是死有余辜,但火烧少林寺责任不能全算他身上!
778:与苏总对连城周边天堂寺、东大寺考察几次后,我对苏总说历史上天堂寺规模就大于东大寺,现在天堂寺更是修建的金碧辉煌,世界最大的木刻佛雕也在这里;而东大寺只剩下很小一座佛院,只有三人值守。为什么天堂寺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东大寺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苏总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或许是因为东大寺有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以及有木版印经院吧。我说我虽然对这些不懂,但以此评定确实有道理!
779:在连城时听当地干部讲孔子的后代中有藏族人,而且就在连城不远,我和苏总大吃一惊。该干部讲孔门有一支在唐朝宦游到了甘肃,后在此繁衍生息。河湟事变时为求避祸逃往相对平静的鲁土司辖区。在路上遇见几个僧人搭伴而行,途中孔家主事人还将自家马匹提供给一个有气质的僧人骑乘。到寺庙后才知道僧人是寺里的活佛。活佛得知了孔家一行人的难处后,主动提出可收留他们,但按照藏族传统,必须入藏族才能获得土地和草原,于是他们就加入了藏族。苏总问我是否去一趟?我说算了,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
780:一次与民院的马院长小聚,聊起在连城时听说有藏族孔子后裔,马院说回民里也有,看我吃惊的样子,马院说明初推行民族融合,宋末元初有支孔子后代迁到了甘肃永靖,据考证明成化年间这支繁衍到第五十九代中的一人娶了回族女子后生了3个儿子。儿子稍大,母亲向丈夫提出让他们其中的一个去立回教门户,丈夫同意后她缝制了一顶白布号帽,让3个儿子挑选。老三年幼好奇,争戴号帽,于是就按照母亲的意思皈依。马院又说不说永靖的这一支,单说东关大寺的主管也是孔子的后人,可见融合绝对不是一户两户。不过他们与其他回民不同的是,他们在八月十五左右有一个集中祭奠孔子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