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堂》 局部
吕胜中作
破窗出入的灵魂
——观安尼施·卡普尔和吕胜中的作品随笔
独自静坐在装置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布置的房间里,周围黑压压的一片,寂静无声,眼前是色彩朦胧的投影画面,无序地变化着色彩,光线,感觉仿佛掉进地狱的深渊。想起蒙克的《呐喊》,在我看来是最贴切地描绘出现代人的精神状态的艺术作品,扭曲的天空,变形的人体,病态的心灵,种种的压力接踵而来,想要大声疾呼,发泄心中的抑郁,却难以被旁人理解。
现代人共同居住在一个巨大的蜂房里,却往往喜欢画地为牢,把自己拘禁在一个个黑暗的小格子里(就像我坐的那个小房间一样),渴望被人理解,又害怕别人偷窥自己的神秘园,心灵便彼此封闭,互不沟通,一生便在痛苦和无聊的钟摆式生活中默默度过。
苏格拉底曾讲过一个故事:一群人生活在洞穴里,习惯了黑暗,然而一位勇敢者冒着眼睛被刺瞎的危险走出了洞穴,看到了山林川泽的美丽,又冒险回到黑暗中,劝族人走出洞穴,却被习惯黑暗的人们给打死了,因为他破坏了他们原有的生活原则和方式。人们往往就这样自闭起来,当然,仍有勇敢的现代人憧憬着到达桃花源,过着最单纯的生活,便尝试走出阴暗的角落,寻找拯救心灵的方式。然而从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路途是坎坷的,就像行走在卡普尔的巨型螺旋形通道,由一个狭小的门通过黑暗狭长的通道,耳边是鼓风机怪呼呼的沉吟声,幽闭而阴森。然而最终却走到了光亮的出口,一切幽闭感都被精神的升华给否定了。
85新潮中有位艺术家吕胜中就走出了黑暗的角落,用最古老的方式召回心灵的守护神。他的一幅名为《招魂堂》的作品,夸张,简练的小红人,从书房的天花板一串串垂吊下来,人与人从此血脉相通,心灵相通,“用人类的古老文明纯净的血液滋补和充实现代文明被扭曲被损害的灵魂”。画家用最朴实的传统剪纸方式,阐释了人与人,人与传统文化的纽带关系,也揭示了招魂堂,众里寻他千百度,那堂却在吾庐书屋处。在人类的营养品——书中吸取宇宙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同样是自我修行,拯救腐朽灵魂的方式。
我很惊叹这位艺术家颇具诗意的构思,小红人那种艳丽的红,在我体验了卡普尔的装置作品后尤为深刻。有参观者云:“是灵魂在涌动,红得让人心惊胆战”。在我看来,与其是在“招魂”,不如说是为灵魂找到自由进出家门的一个窗口。当我们在面对现代文明迷茫失落,大门被反锁的时候,不妨回头一瞥,从传统文化中寻根,然后又勇敢的从书斋里,画室里破窗出入,用坦荡和平静的心去创造和拥抱明天的现代文明。
《招魂堂》
吕胜中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