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2012-01-18 20:45:40)
标签:

山西

大同

上下华严寺

旅游

分类: 国内各省旅行见闻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大同的老城区确实是很破旧了。商家在告示上特意写着“政府拆迁”,透露着不满和无奈。

    现在到处都在拆建,人们说,来了一个靠大拆大建起家的市长,把破房子拆了,把城墙,门楼和庙宇都新建了,你看看,进了大同,就像进了一个新造的旅游景点,有啥意思?“呃——”

    据说市长学文科,自有浪漫和想象。但愿能在大权在握的时候,“集中力量办大事”,给后代造出一个“修旧如旧”的新大同来。几十年后,新修的大同古迹就成了真正的古迹,谁还会去探究几十年前的事情呢?大同在蜕变。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殿)。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

   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护法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芮城永乐宫。但是,庙堂里光线阴暗,还用绳子拉上了警戒线,必须伸着歪着脖子侧着身子睁大眼睛才能模模糊糊看到真迹,好生痛苦。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在华严寺内北隅。矗立在4米余高的台上,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檐高9.5 米,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甚大,高达4.5米,北端鸱吻系金代遗物,历经风雨,至今光泽灿然。

   殿内有五方佛和二十诸天等明代塑像,四周壁面为清代罕见。顶部天花板彩面共973块,大部为清代制作,所绘圆环、龙凤、花卉、梵文等图案,极富变化。殿内还有一座2.5米高的木构楼阁模型,是仿制明代大同城西北角的乾楼而作,为研究明代大同城楼结构的重要实物资料。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市长为宝殿写了一副楹联。似曾相识。

但愿他能身体力行。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山西干旱,庙宇里的泥塑细腻夸张,历经几百年仍然色彩鲜艳。这里是新造的,晋祠里,永乐宫里,可好看了。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下华严寺坐落于上寺的东南侧,大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

   薄伽是梵语,,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上下华严寺的前面是一个小广场。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山西——蜕变中的大同

    前几年去过大同,游览过云冈石窟。它和洛阳的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石窟产生的年代不同,雕塑内容和风格也完全不同,石窟里有好多阿拉伯人的雕像。日益风化的石壁,残缺的佛雕,据说很难修补,听着让人心痛。

    提起大同,就想到煤,黑,觉得一定很脏,乱。大同的朋友笑嘻嘻地说,煤算啥?不值钱!最好是大同的女人,个个会持家,都是理财持家旺夫旺运过日子的好手,就算是家里穷,你看看人家的灶台,也会用石灰水涂抹的白白的,干干净净。最后,还有一声“呃——”的长音,就像山西的老陈醋一样,情切亲切,格外动人。

    大同的饭菜味道不错,物美价廉,环境也很干净。 

    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故云中(即云中郡,今大同雁北一带)特建华严禅寺。因寺内曾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当时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大同的上下华严寺是辽金时期我国华严宗的重要寺庙之一。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

   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保存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及天宫楼阁。

    下寺砖雕二门以东,又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和山门,别为一院。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东方,这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