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定腰山王氏庄园是中国古建筑史上一处罕见的超规制清代城堡式民居建筑群。庄园总占地面积279亩,房屋500多间,现存各类房屋156间。核心建筑群的“仁和堂”是一个由10个四合院组成的大套院,现存4个正院,2个挎院,成为异常珍贵的古建文物。
庄园文化蕴含丰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又是一处难得的影视拍摄基地,从建国以来已先后拍摄《野火春风斗古城》、《天下第一楼》等多部电影电视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级景区。

大门口的照壁全部是磨砖对缝,做工极其精细。

王家庄园的大门口的虎皮纹上马石,也很讲究。

既是一个旁门也是精雕细作。

院内东西“槐荫道”两旁古槐参天,遮云蔽日。道北排列正门、侧门各两座。“仁和堂”正门外建有影壁一座,壁座以石灰石精工雕琢成须弥座式样,还有虎皮纹上马石一对。庄园主要建筑立下近一米高的直壁式青石台基上,台基高三至五阶不等。院内方砖墁地其形制为单檐硬山灰布瓦顶,抬梁式木构架。建筑色调以灰色为主,古朴大方。砖、石、木雕精妙古典,给人以庄重典雅之感。

王家的花园



招手回廊,雕梁绘栋。
这是现在的画品,显得粗糙。

主人的厅堂柱石




遥想当年,该是多么华美!


后院的水井和水槽。
中国的节日特别的多,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节日庆典的风俗活动;王家的宴席不断,逐步琢磨出了一套养生的菜肴,可以看到好多的养生的菜谱。
王锡衮于公元1638年开始了在多尔衮军中的生活,经过他的努力很快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清朝一名高级将领,无论他是普通士兵还是以后的高级将领,始终都保持着节俭的作风。为便于行军携带又不易变质王锡衮经常自己腌制酱菜,除了自己食用还分给众多的将士们食用。
清顺治四年王锡衮受封于腰山定居,从此王锡衮带领族人开始经商,他们创办的“和”字号遍布全国,同时他们也把自己腌制的酱菜也一并通过“和”字号销往各地。由于王锡衮为人宽厚又深谙商道,“和”字号的生意如日中天,但王锡衮却始终保持着乐善好施和纯朴节俭的生活习惯,他平日以素食为主,每日把酱菜作为自己用餐的主要菜品之一。不知道这个酱菜和槐茂酱菜是否出自一家?
百度一下
王氏家族祖居辽宁省铁岭市南关,其世祖王国神、王国卿兄弟,追随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征战,属于汉军正黄旗。1638年,王氏八世祖王锡衮跟随多尔衮入关。
顺治元年,清朝入住北京后,为解决八旗官兵生计,遂下圈地之令,在这场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中,王家受封于西南300里以内的顺平县南腰山村,用跑马圈地的办法,占据了方圆百余里的土地。
王氏解甲归田后,利用圈占的大量旗地,成为当地有名的豪绅。到六世王命召时,农苘兼营,积累了巨大财富。遂即大兴土木,建起巨大的封建地主庄园,王命召亲自带设计师,赴北京绘制了某一王爷府建筑图,经过王家几代人的努力,在腰山陆续建起了成套庄园12处,占地总面积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0余平方米。从南到北计有南园、尚礼堂、尊义堂三部分建筑群体。
现保存完整的名为“南园”,庄园内部以道为界,分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建筑区,南部为场院,场院外围辅以护庄沟和院墙。庄园现存建筑东路二进院落,中路为四进院落,西路仅存一进院落,称铺子院。各路门的左右置更房两间。庄园每进均置垂花门,门首精工雕刻覆莲垂花,青石雕成的抱鼓相对而设。正门外置影壁一座,长12米,高6米,壁座以石灰石精工雕琢成须弥座式样,据载,仅这座影壁就耗费白银一千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腰山王氏庄园,腰山王氏庄园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腰山镇南腰山村。清代顺治四年(1647年)至乾隆十一年(1747年)陆续建成。腰山王氏庄园主王锡衮为汉军正黄旗将领,清军入关时受封于此圈地定居。随清军入关后,利用“跑马圈地”的方法占用而修建的。它既是民居,又不同于一般民居,是中国北方民居中的极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