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修的火车站和满洲里的建筑都带有俄罗斯风格。
北极熊和熊猫共舞。让人想起了珍宝岛。此一时彼一时。

满洲里除了这个步行街,好像就没有什么好看的了。

满洲里的主要街道就是交易市场,专门开辟了一条步行街,街面上有好多的雕塑。


大包小包扛回来。就像当年大陆人到香港淘货一样。不同的是,俄罗斯人的基本生活很好,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只是轻工业产品少。


满洲里步行街的夜景。


到处是俄文的招牌,可是,一个字母也不认识了。
2011—9—16
星期五
北京——满洲里
三年前的一天,偶然打开电视,是《走遍中国》,一个极富磁性的男中音讲述了忽必烈当年病重求医的故事,循着神秘的地图,找到了神泉阿尔山。于是,“阿尔山”这三个字便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总想去看看。
这次北行,本想去阿尔山,在地图上看,觉得还不如先去满洲里,再去阿尔山,好像顺路。后来发现,地图和实际差距很远,纸上谈兵,害人不浅。
旅行十一天,路线是:北京—满洲里—额尔古纳—室韦—临江—莫尔道嘎—呼伦贝尔—扎兰屯—乌兰浩特—通辽—赤峰—承德—北京。
风来了,草枯了,叶黄了,游人走了,我却来了,背着短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透过小窗户,看蒙古大草原,看人间百态,傻?
北京至满洲里,有三趟火车,二快一慢,按上下车的时间挑,只有一快一慢合适。快车32小时,慢车33.5小时,快车不快,慢车不慢。
坐火车旅行的好处,是沿途看风景,和陌生人聊天,没有利害关系,人们说话很随意。
入夜,上铺来了个肥仔,满嘴酒气,躺下就鼾声如雷,打鼾又不是扰乱治安,说不得劝不得,搅得无人入眠,半个车厢唉声叹气。
对坐,一个白发白面的老人,像是白化病,但不是。和他搭讪,他只是友善地点头,是哑巴?还是结巴?不知道。旁边还有一个小女人,四十出头,面善而文静,两个人好像是父女。
闲的难受,半夜,小女人打开了话匣子,一夜神侃。
原来,那个老人是日本人,是她的后老伴,不会说中国话,三年前结婚,婚后就便血,没有就医,成了膀胱癌,手术去势,放疗后直肠渗血。。。。。。
2011—9—17
星期六
北京——满洲里
晚上7:30才到满洲里。出火车站右拐,再右拐,见一个钢铁天桥,过去就是满洲里第一道街,二道街,是满洲里最热闹的地方了。
找网上的“旅行者大酒店”,实际上叫“旅行者客栈”。员工们正打麻将,懒得理我。原来,他们累了一夏天,难得快乐一下,今天,只有我一个人住宿。
去街上找饭吃,饭店的女老板说,就在十几天前,这里还是人山人海,从早上忙到凌晨两点,累的胸口痛,每年也就是七八月份,忙死了,过了旺季,就只能惨淡经营了,硬撑着呗。过去,满洲里是个小农村,可穷了!开了口岸,才变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