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二楼的卧室鸟瞰小街,极佳的制高点。

村口的小湖是写生的好地方

就从这里进村!





烧火的劈柴都码的这么整齐!小日子一定过得挺滋润。

街里到处都是客栈、旅舍,不愁没有地方住。

西递紧挨着公路,在公路对面的小山上拍西递村景观。

西递真是山里的一个小农村。


小溪穿村而过,洗去了多少尘埃?

一直惊讶古代的乡间,是什么力量凝聚着村民,让所有的小街小巷都是巨石铺就,惠及了子孙万代。

写生的学生们

山坡上也是黄灿灿的一片。

图一
在西递的山坡上拍照,从图一到图四,可以连成一个宽幅的西递景观图,可惜我不会这个技术。

图二

图三

图四

上午九点,从宏村坐中巴到西递。
这几天在安徽看新民居古民居太多了,以为西递也不过如此,去不去呢?还真的犹豫了一下,到西递才发现,这里别有情趣,不去后悔呀。
刚一进村,热情的乡亲们就招呼你住到他家里去,经验告诉我,热情是假的,都是奔兜里的钱来的;只要朝村子里走就行,肯定能找到既便宜又干净的旅舍。可是,这次我突然改变了主意,村口一家叫“XX堂”的景点居然也可以住宿,多想住到他家的二楼上住下,发一下思古之幽情,体验体验当年主人的居室生活。后来发现,经验还是对的,在村里头,有好几家的住宿条件相当的好,有一家叫“四合院”的旅馆,在这院子都非常狭小的皖南,难得一见有个带院子的民居。小院子里不大,顶多有40平米,四周的墙边种着花草,放着小摆设,安静怡人,房间非常干净,50元/晚。另外,有几个摄影家、雕刻家的家里也接待客人,那里的环境很是典雅,还可以和这些艺术家们面对面地聊天,听他们的高论,这很难得。
放下背包就去逛街。村口是个大牌坊,牌坊的一边截留了小溪水,成了一片湖水,倒影着青山绿水和粉墙黛瓦的民居。村子的西边是西溪和山脉,山坡上种着油菜、桃树,黄花、粉花、绿草、松树,满山遍野,古民居,小石桥,高牌坊,鳞次栉比。当你登上半山腰的小亭子远眺西递村时,才会发现西递真是一幅漂亮的山水画!
船型的西递村,小巷子多多,个个七扭八拐,村子里有个“猪栏酒吧”,藏在小巷子里,很难找到,据说名气很大,老乡们说,那里只接待老外和高官。走到门口,大门虚掩着,门口的石臼上摆着一个破旧的木牌子,上面用中英文歪歪扭扭地写着“猪栏酒吧”的字样。进到小院子里却是别有洞天,古朴之中透着浓浓的小资情调,不知哪里飘来一股香香的咖啡味道。据说,主人当年花九万买了此房,把院子中间的猪圈改造成了喝酒聊天的地方,另外再加上几间住宿,每天接待不了几个客人,每个房间也只有大概九平米大小,每间每晚收费360元,还必须预订才行。酒吧的墙上贴满了客人的留言,老眼昏花,看了半天,也看不懂那些名人巨星、达官贵人们的墨宝,只见到到“袁伟民”三个大字赫然写在A4纸上,不知道是否是同名同姓。
世界那么大,世界又那么小,你想不到会遇到什么事,什么人。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下午,遇到老两口带着女儿、外孙女的沈阳人,老人家和我同龄,说是想在这里买套老宅子养老!问了“XX堂”,开价200万。我问老人家:早上想喝豆浆,吃个豆腐脑,去哪儿买?晚上跌倒了,骨折了,去哪儿医?老伴也和你住在这难得一见阳光的老宅子里?三天可以,三十天就难了。老人家呵呵笑了,说:还真是的!唉,那就摆上仿真的古董,——卖吧!
晚上,回到“XX堂”,双腿左盘右绕,总算绕过了女主人的各种古董家具摆设,爬上窄窄的木楼梯,进到当年主人的卧室。这里已经装修过了,大概有15平米,卧室中央是深紫色的的木制双人床,两边是床头柜,占据了卧室大部分空间,屋角还有一个衣架,电话台,床的对面是两把太师椅和茶几,地上铺着枣红色化纤地毯,屋顶开了一个半平米的玻璃小天窗,以便透光,如果没有这个天窗,卧室里就显得黑暗多了。推开雕花楞楞的木窗户,大门里的景象一览无余,从窗户看门洞,再从门洞看小巷,可以看到过往的行人,真是个绝妙的制高点!天有小雨,屋子里飘着一股淡淡的霉味。一侧开了个小门,那里是新增的卫生间。
女主人三十多岁,瓜子脸,小眼睛,盘着头,火红的金丝镶边缎子紧身棉袄,娇小干练,热情洋溢,透着精明。店铺打烊后,便招呼房客下楼,品她采摘的茶叶,见只有女主人一个人在家,就纷纷下楼来,听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东南西北地闲聊起来。不知道是谁,三言两语,竟打开了女主人的话匣子,原来她老公已经私奔了,据说那女人有两个孩子,却连孩子的父亲是都说不清,前天丈夫还来这里闹离婚,要分财产。女主人喃喃地说,那个女人并不比我漂亮,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能把我的老公勾走了?说着说着,竟哭了起来。记得早上进门时,我看到大门口展柜的厚玻璃砸碎了,大理石的屏风也碎成了几片,像是展示现场似地,当时还想,怎么不赶快修好呀?几百年历史的XX堂,不知道居住了几代人,几家人,不知发生过多少悲欢离合,铁血柔情的故事。
第二天,突然想回家了。
从西递到黄山市,说是8点钟有班车经过,接近8点时,来了一辆去汤口的中巴,下来一个穿着打扮像乡镇小老板的人,说是可以转车去黄山市,上车后就听他神侃,他家的祖上曾经如何的显赫,说的脸上放光,看来祖先的荣耀能给子孙带来自信,而自信又是成功的基石之一吧!
到黄山市才知道,到北京的卧铺票根本买不到,去合肥?去南京?去杭州?那里是省会,可能好解决车票。最后选择了合肥。大巴140元/人,大巴走高速,一路在山间穿行,美景不断,仿佛是对这次旅行的回顾与总结,这次选对了。
到合肥才知道,这里还没有通到北京的高铁和动车组呢。
合肥有什么可以看的呀?包公祠?逍遥津?李鸿章故居?琅琊山?醉翁亭?都去过了,那就去省博物馆吧!结果,那里正准备乔迁新址,现有《德国瓷盘艺术展》。相机的存储卡已经被安徽的美景占满了,没有办法拍了!
皖南山区的黟县是一个人口仅十来万的小县,西递、宏村就坐落在这里。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作为皖南古村落代表的西递、宏村早在进入世界遗产之前就已经闻名遐迩。实际上,这里离南京、合肥400公里,距杭州不足300公里,在游人如织的黄山脚下,西递、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词堂、书院、牌坊和宗谱。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
黟县境内至今还保存着3500多幢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其中西递村、宏村有古民居361幢。有950年历史的西递村面积近13公顷,整个村落呈船形,现有从14世纪到19世纪的祠堂三幢、牌楼一座、古民居224幢。这里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被誉为“古民居建筑博物馆”。
如果你有时间、有兴趣的话,到其他的村落里,也可以见到石牌坊、古民居,古祠堂。但是,只有到宏村、西递,才能感受到皖南古民居的韵味,体会到休闲、安逸的老百姓的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