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因素造就杀手血栓:血管因素、血液的理化性质改变、血液流速。
根据发生的部位,杀手血栓分为动脉血栓、静脉血栓、心房室血栓、微血管血栓四种。
血管内壁有内皮细胞,它能抵抗形成血栓。血液里有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还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抗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血液保持正常的溶胶状态。血流状态和速度对形成血栓有一定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彼此平衡作用的结果,不易发生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后容易形成血栓。在高血脂的长期影响下,血流的切应力冲击血管壁,动脉血管形成粥样硬化,硬化的斑块一旦破溃,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在破损处黏附、聚集,造成血管狭窄,积聚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铸就杀手血栓,成纤维细胞进入后,血栓转变为结缔组织。因此,必须及早使用溶栓药。
高凝状态的血液,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形成静脉血栓。静脉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和红细胞构成。静脉的血管壁没有明显的变化。静脉血栓脱落,可以引起肺栓塞。预防静脉血栓必须使用抗凝血药。
心房颤动导致心房中形成血栓。如果心房里的血栓脱落,进入颈动脉,引起缺血性脑卒中。1/5的脑卒中是由于心房血栓脱落造成的。
微血管血栓分细胞栓(由血小板组成)、透明栓两种。微血管血栓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