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日的玄妙观里人满为患
苏州号称“丝绸之乡”。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全国的丝绸中心;明清时期,皇家的官服均出自苏州织工之手,曹雪芹的祖上就是清朝监管皇家丝绸生产的官员。丝绸博物馆离苏州博物馆不远,向东走,见红绿灯往南路东即是。
在中国,每个行业都有崇拜的神。传说蚕神是黄帝的妃子娓袒。展览馆分古代馆、蚕桑居、织造坊、明清街、购物休闲区五部分。在古代馆里有许多珍贵的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丝织品,这让人无法想象,就像公元前2000多年的玉石雕一样,那时候没有锋利的切割工具,古人是怎样切割雕刻出那么精美的玉器呢?但是,大量的出土文物又证明,那时确实是可以做到。
到明清时期,苏州城里“东北半城,万户机声”。展览馆里有四架织机,古代云锦、彩经绒、绿丝等著名的丝绸品种,在这里都可以充分演示。一直不明白,小小的蚕茧是怎么样缫出一根根丝来的?他们之间又如何连接呢?本想蹲下找个角度拍个缫丝小铁锅的照片,地方窄小太,拍不好,再说,苏州丝绸博物馆也不许拍照,只好罢了。我问缫丝工序的男工怎样缫丝,他说的也不明不白。
苏州博物馆那么多的珍贵文物都可以拍照,只是不允许用闪光灯,这里不许拍照,有什么保密的呢?莫非是他们那古老的织机保密?走出博物馆之后才发现,其实博物馆简介上就有织机的照片。
博物馆里最有意思的是丝绸压光处理。在一个凹槽里,放着一块巨大的元宝型的石头,一头是缠有丝织品的木棍,一个工人用脚踏石元宝的两个突出部分,晃动石元宝,通过碾轧,丝绸变得柔软平整,光泽可鉴,到现在,任何机械的处理方法都没有这种方法好。
走出博物馆,见几个城管正在追剿沿街乱设摊点的小商贩们,场面十分壮观。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一个人,一旦掌握某种权力之后,很容易滥用。物资短缺的年代,谁手里有东西谁就是大爷。即便是一个看车护院的小工,也能充分地利用权力,给你一点儿颜色看看,更不用说文革中某些人的种种劣迹了。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卑微的。有些人,你尊重他,他未必自重。有朋友说,见君子,行君子礼;见小人,就用小人的逻辑;遇见混蛋,就用混蛋的逻辑。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再用君子的礼数,就是愚腐,只会被人欺辱,耍个混不吝,肯定行!话是这么说,怎么去耍混不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