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这是春秋时期吴王的宫殿里取水的井,叫吴王井
在木椟镇人民医院门口的车站,乘662或315路车就可以到天平山。公交车经过香港街,再经过一片别墅区,这出我的于意料之外,房地产开发商真是独具慧眼,抢先在这木椟古镇、灵岩山、天平山之间建了别墅,听说现在的房价已是7000—8000元了。按北京的生活概念,木椟镇离市区并不算远,也就15公里,住在这里的别墅里离苏州也不算远,那价格也就不算贵了。
宋代出了一代名臣叫范仲淹,他的高祖、祖父都是五代时期的官员。到了他这一代,二岁时父亲死了,母亲带他艰苦度日,常常连粥都吃不饱,传说他就让粥凉了,然后用筷子划成几块,只当是干粮。后来,母亲改嫁朱姓,范仲淹就姓了朱,到二十几岁时,范仲淹中了举人,做了官,就把母亲接到身边孝敬,又改姓范。范仲淹敢于直言,曾三次谏言宋仁宗,结果三次被贬。曾被贬到甘肃一带,他在那里开展贸易,缓和了少数民族进犯边关。范仲淹又在苏州当过刺史,他疏通河道,解决了苏州经常闹水灾的问题。自己平日不吃肉,粗食布衣,用俸银买了一千亩地,养活范氏家族中的人。又要求宋朝廷给他的高祖、祖父封号,建立墓地,当时朝廷就把天平山批给范仲淹当家族墓地。范死后,他的子孙在天平山广种枫树,每到深秋,层林尽染,红彤彤一片,象征祖上高风亮节。据说,现今的画家范曾就是范仲淹的后裔。范仲淹曾经写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历代推崇的名言。此言备受乾隆、康熙推崇,皇帝专门题字称颂他。就连现在,这句名言也让公务员引为做官的标准之一,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罢了。
天平山脚下,建有范仲淹祠堂、纪念馆、塑像、御碑。今日秋意不浓,枫树还没有完全变红,有一个馆里展览了摄影作品,当枫叶红了的时候,真是“霜叶红似二月花”,非常漂亮。管理处新栽了一批小叶红枫,叶子倒是先红了,只是树小且稀少,不成气候。再过20天左右,这山脚下该是多么炫丽的景象呀。
天平山多巨石,一个个园头虎脑,上山的路很难走,有时不得不手脚并用,待到山顶时,放眼四望,可以望见苏州市的高楼。爬山的路上,遇到一个84岁的老人,瘦骨嶙峋,两眼混浊,他提出要给我当导游,只收5元钱!这个老人已经爬到了半山腰。当气喘嘘嘘地又登到一处时,遇到一个80岁的老人,坐在石阶上,面前摆了十瓶矿泉水,是卖给游人的,我问他:每天能赚多少钱?他说,平常也就三五块钱。一个80岁的老人,背十瓶矿泉水到山上卖!他的子孙们不觉得难受?到山顶时遇到一对老人,看上去也就65岁左右,特别是那个老头儿,一副干部模样,皱纹不多。老人告诉我,他们俩今年都已经78岁了!看来,这里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再想想半山腰的那两个80岁的老人,唉!
天平山真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到11月底12月初的时候,满山遍野的红枫叶,估计比北京的香山要漂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