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市闹市区鼓楼下车,大概走一站路,即是澳门路,当街有一个红墙蓝瓦的建筑,叫“林则徐祠堂”。1982年改成了纪念馆。馆舍是江南园林式木结构建筑,环境清幽。一进大门,就是清代的四尊大铁炮,迎面是两颗百年榕树,后边是朝廷给林则徐的圣旨刻成的石碑。
这里介绍了林则徐的生平事迹。林(1785——1850年)自小聪慧过人,生于小知识分子家庭,他13岁时乡试第一名,23岁中秀才,27岁中进士。清道光年间作为钦差大臣,在虎门销烟237万多斤,是世界禁毒先驱。销烟震动了英、法等列强,也让清朝廷争论不休,最后,林则徐被罢官。后来,又起用林则徐,命为陕甘总督,又被罢免;又被起用;又被流放到新疆。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他都为政清廉,关心民众的疾苦,无悔无怨地为清朝政府工作。他主张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是近代中国“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被流放新疆时,忍辱负重,吟诗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戴罪”之身,行程两万里,为天山南北的垦发,边防,治理作出了贡献。
他以务实的态度,锐意改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筹建水军,惩治腐败,不遗余力,革除积弊,雷厉风行。相信民心,使用民力,一生历官十四省份,为官三十余年,政绩卓著。
三坊七巷。自唐宋以来,福州形成了一系列街巷,现存有“三坊七巷”。“三坊”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现在南后街的西边,隔街马路东侧的“七巷”相通。“七巷”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笓巷”。这是福州历史名城的一个标志。就像北京的胡同一样。不过,比北京的胡同还窄,人口膨胀,历史久远,让巷子里的住所破败,居住环境很差。宫巷里有林则徐的儿子,船政大臣沈保桢的故居,都在关门维修或者被占为民居,成了大杂院。
福州区内有闻名的温泉。温泉公园在市中心地带,是个非常精巧漂亮的小公园。今晚在这里举办台海经贸洽谈会晚会。房地产开发商们抓紧机会,在公园周围建起了二十多层的楼房,开盘时4000元/米,现在已涨到每平米1万元余。据居民说,这温泉含硫磺,洗完澡之后皮肤发涩,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