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大街中的钟楼
宁夏自治区博物馆在市中心的南门广场附近。南门城楼倒像天安门的缩小版,两边还有观礼台。
博物馆院内古木参天,有一棵二杈的白毛杨,特别粗壮。这里有“承恩塔”,明确说明是建于公元1050年。当时,西夏王天昊被太子割掉鼻子流血不止而死后,宰相立周岁的太子当儿皇帝,皇太后为了社稷平安,祈求佛祖保佑而修建此塔。共有11层,游人可以沿木梯而上。登到最上一层,银川街景,历历在目。
博物馆有三个展厅。一是,西夏历史展;二是,回族民俗展;三是,贺兰山岩画展。
西夏历史展不如西夏王陵叙说的细微生动,却把挖掘的国宝级文物全部拿出来了,如人像碑座,在汉族多是“石龟驮碑”,但是这里是男人或“女人驮碑”。那驮碑的女人,赤臂露乳,青面獠牙,目眦尽裂,用力鼎扛,十分夸张。鎏金的青铜牛,两目炯炯有神地向前张望,形象非常生动。
还有屋脊上的绿色琉璃的龙吻,高约一米,可见当时的宫殿如何巍峨壮观!
第二展厅里的回族民俗展览,说我国回族原是吐蕃人,中亚人,阿拉伯人东迁来的,几千年的民族融合,成了中国的回民。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念古兰经,遵守五功,即“念,礼,斋,课,朝”,为天道(主命),视“五典”,即爱国,敬老,夫爱,妇敬,互助,信义乃人道。回民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中国有回民900万人,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云南,河南。回民的男人和女人都戴着非常容易辩识的帽子。
第三展厅是贺兰山岩画,上万年前,这是游牧民族放牧的地方,游牧生活形成了特殊的世界观,猜测他们把在石头上画画当作一种神圣,画中有牛,羊,虎,人像似像非像,粗犷而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