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车站坐6路车,到宝丰桥站下车,就可以到炎帝陵。
据传说,炎帝的母亲游华阳山,忽然梦到神龙附身,于是怀身孕,生炎帝和黄帝,炎帝长于姜水,黄帝长于渭水。炎帝尝百草,治疗族人疾病,叫“神农氏尝百草”,后因误食断肠草而身亡于常羊山,于是,在这里给他立了祠,据说他活了140岁。他让部落族人日中为市,进行易货交易;他引用太阳之火,改变了茹毛饮血的习俗;他教人们用耒耕,搞农业生产,因此他被尊为医神、太阳神、农神等。被推选为帝,取代了伏羲氏。
炎帝陵的山脚下,是宝鸡桥梁厂的家属宿舍,炎帝行宫也由桥梁厂出资出人兴建,在山上又建了个陵园,堆了个土包,算是墓,供人们凭吊。据说七月七日(农历)是炎帝忌日,因此,这天会举行公祭活动。去年上海一个88岁的章氏老先生竟然拿了一个族谱,说他是炎帝的127代孙,此说无人考证。炎帝那时候还没有出现文字,帝位延续530年,何时有的文字?现在还说不清,怎么可能传下族谱呢?却把他拿来的族谱照相陈列出来了。
宝鸡是连接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的交通要道,历史上这里争战多,交融也多,这里是周朝的故地,近年来发现了许多周朝建筑遗址,那时是青铜器时代,这里自然出土了很多的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宝鸡市博物馆展出的主要是青铜器。大部分是鼎,其内面有铭文,记载着帝王给予的恩惠。让子子孙孙记住,叫做“一言九鼎”。其次,是起居用品,主要是盛食品用的多式样的“簋”(音鬼),很少见到脸盆之类的东西。对,还有铜镜,有许多镜子,造型很是精美。最近挖掘了一个“秦公大墓”。墓室29米,长50米,深24米!光殉葬的就有166人!说明那时还是存在殉葬。
据炎帝陵中介绍的多种传说,炎帝是这里几个部落的领袖,他们一直主张东迁,于是有的到了山西,有的到了山东,有的到了湖南,有的到了西北。因此,各地都有炎帝后代的痕迹。秦公的祖先是周王的后代,只是后来成了一个国家。强大之后,就要征讨他国,战胜之后,杀掉男人,留下女人作妻室,生育后代。民族就这样融合,避免了近亲结婚带来的恶果。
青铜器展览馆的二楼是文字解说,记述了结绳记事,到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铜器上的文字),对秦国统一中国之后形成的篆,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从此之后才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方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