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点多钟,带的水和食物放在车中,晒得烫手。怕吃坏肚子,赶紧找饭馆用餐。餐后又想,这里离石景山很近,何不去那里,于是又到了模式口,拐进一个小街里,参观宦官文化陈列馆。也叫田义墓。
田义是明朝有名的宦官,陕西华阴县人,他曾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朝代,官至礼部掌印太监。
太监有很多称呼。明朝以前叫宦官,以后叫太监,也叫公公。也不仅仅中国有太监,国外也有,而且据说是一个美丽的贵妃发明的,只是在国外早就废除了,只有中国延续了几千年。
古波斯人认为,“无鸟一身轻”。去掉性器官之后,人的欲望也会去掉,这种人更温顺,更忠诚,更可信赖。在国外,多是把战俘的生殖器割掉,活下来就让他当太监。中国则是自行阉割,往往是被拐骗的幼童,或者是贫穷的父母为了摆脱贫困生活,梦想一步登天,苦苦哀求之下,送儿子去阉割“小鸡鸡”。
过去没有消毒的办法,中国的土方法是:割开阴囊,剥出睾丸。小孩子痛得死去活来,哭爹喊娘。往往因为出血过多和剧痛,导致长时间的昏迷,甚至死亡。止血的方法更是原始,“以香灰敷之”。
清代,北京有官府认可的二家“刀子匠”,叫“小刀刘”和“毕五”。做去势手术时,一个人拿着月牙形的镰刀,三个人负责固定,采取半蹲的姿势,用热的胡椒汤清洗之后,把阴茎和阴囊一块切除。随后,把栓状的“白蜡针”抹入尿道,再用冷水浸过的纸包扎伤口。施行切除术后,由人搀扶着在室内踱步,2~3小时后方可卧床休息。身体下面垫上灰土,用来接粪便。为了防止结疤,要勤换药,用涂着白蜡、香油、花椒的棉纸贴在伤口上。为了防止小便感染伤口,三之日内禁止饮水,三日之后,拔出“白蜡针”,如果喷出尿液,表明手术成功。因为没有麻醉,没有消毒措施,这中间死去了多少人无人知晓。
小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因为没有激素,他们的形象不男不女,老年之后肌肉松弛,像个老妇人,下身常常发出尿液的气味,说话的声音尖锐。
既然这些人是可信赖的,所以很多朝代的大权往往被其把持,如唐朝、明朝。太监可以出任官职,如唐朝的太监赵高出任丞相,也有的出任地方官、监军、大使,如明朝太监郑和七次率队下西洋。明代有东厂、西厂,太监把持着,是专门监视官员的机构。清代有“教书房”,是管理宦官的机构。
宦官被认为是“六根不全”的人,死后不能埋入祖坟。因此,他们在宫里就千方百计地搜刮钱财,给自己建庙。“京西三百七十寺,都是宦官始做成”。
他们也会收养义子,是为了传宗接代,也为了结党营私,构筑自己的势力。
他们有病时,被送到北安门里的安乐堂就医,如果病愈,则销假继续供职。如果病故,则给棺木、焚化钱,抬到“净乐堂”焚化。
有的宦官也会结婚,对于这种无性的畸型婚姻,多数人以为是为了减轻封建社会舆论的压力,给人一种正常人生活的假象。有人研究太监的生活,发现尤其是地位较高的太监,三妻四妾,或妻妾成群。明太祖曾严禁太监娶妻,却屡禁不止。到了明朝中叶,太监娶妻进一步公开化了。清朝的皇宫总管小德张,权势显赫,先后成为慈禧和隆裕太后的心腹,地位仅次于李莲英。据说当年的小德张,随着年龄的增大,常对漂亮的宫女流露出不寻常的兴趣,而且有不老实的表现。在宫中,他原娶有唐姓妻子和两个妾,出宫后,又娶了张小仙为夫人。传说小德张净身不彻底,留了根蒂。最近国外医学界发现,有一个周岁男孩,因一次医疗事故失去阴茎,考虑到今后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摘除了体内的男生殖腺,在第二性征出现之前,又注射了大量的雌激素,然后,又做了阴道再造术。14年后,从外观看,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但是到了青春期,却频频向漂亮的女孩献殷勤。这件事在性科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证明,一个人生物学上的性别,并不单单由性器官决定,它还受性活动的高级中枢——下丘脑控制,这个控制作用由性染色体上的性基因来决定。性基因的这种启动作用,是任何高明的外科医生所没法改变的。雄激素的分泌也不会因切除睾丸而完全停止,在其他的内分泌腺中,如肾上腺,仍可以分泌少量雄激素。可见,太监娶妻也有生理上的要求。
田义墓边有东西二个石头塔,是放骨灰的地方。特别受到皇帝重用的太监,会被赐葬、造碑。北京海淀区的恩济庄,就有太监的墓葬群。
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叫孙耀庭,1996年去世,享年90岁。他在自述一生经历的材料中有句话:“没有想到,解放后我还成了统战部门的一个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