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国子监 孔庙

(2007-08-26 16:30:19)
标签:

孔庙

大殿

中国科举制度

舍间

国子监

分类: 闲逛北京
北京——国子监 <wbr>孔庙 

   

 

    东城区有好几个值得去的博物馆,但都不大,总想一天看二个,却犹豫怎么走,试着开车走,原来北京人上班如此艰难!堵车!堵得你没有脾气。

    到北辰购物中心东北角的炎黄艺术馆时,已是中午11点时分!又遇到该馆维修,用餐之后,再到奥林匹克中心的体育博物,又是维修!没办法,去国子监吧,孔庙也在维修,看来是为迎奥运会,在做准备呢!这里车满为患,胆大的,把车停在了人行道边,交警协管员们忙着照相,记车号,贴罚单,每车大概罚200元吧!吓得我掉头跑了,把车停在蒋宅口,坐公交车去吧。

    安定门内大街,方家胡同下车往回走,就到了国子监,胡同里竖着牌楼,上书“成贤街”。附近有几个四合院已被有钱人买了,门口修了停车库和坡道,朱门紧闭,大户人家。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王朝的国立大学府,常年有上千人在这里读书,待到考试时,皇帝要到这里讲课,钦点状元、榜眼、探花、进士。 

    进门之后,左有钟楼,右有鼓楼,东西厢房则是教室和宿舍,遥想当年,一定很有书卷气。正殿叫“辟雍”,不知其深奥含义,皇帝的龙座自在中央,大殿呈正方形,但里面都是圆顶,象征当时人们对天地的理解,即“天圆地方”。藻井非常大,那屋顶大概是用木头一层层地拱起来的。殿的外面是一池碧水,汉白石的围栏,没有更多的雕饰。大殿有二个非常美的香炉。

    据说这里原来归文化局管理,他们怕着火担责任,急忙把它交给旅游局开放了,因此,这里也在维修,同时迎来了一批批的国外游客,特别是日本人,看到这里当年的执照,试卷等器物,惊喜地哇哇乱叫。

    殿中展览有当年考生的油灯、开水壶、做饭的锅,小巧的只有现今的茶碗大小。考生考试的地方叫贡院,京师贡院就在现在的豪宅“贡院6号”,长安大戏院一带。“考舍间”进深一米,高二米,宽1.3米,有二个木板搭着,白天拿起一个往上一搁,成桌子,晚上取回挤成小床,考生只能弯着身体睡觉,考试需三个二天,即要6个夜晚,考生从老远的地方跋山涉水赶到北京考试,还要受这个罪,一般人家是承担不起的。据说,苏洵父子进京赶考,他们本是殷实之家,考完后回家时,家里已是房舍破败。杜甫考完回家,小儿已经饿死!这里还展览有考生作弊的衣服,一个衣衫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为了对付作弊,当朝要求笔杆镂空,要由不识字的人搜身,砚台也不能太厚!为了升官发财,知识分子宁受搜身之辱。

    大殿里办了一个中国科举制度的展览,认为它是我国的一大发明,有些国家也借鉴了中国的做法,如英国的文官制度。

    据说科举制度始于汉,盛于唐,宋代完善。其中,介绍了它的发生、发展,分析了利弊关系,列举了许多历史名人,如唐朝的晁衡,原来是日本人,在中国中举做官。唐伯虎屡试不第,遂卖画为生。文天祥中进士,为官清廉,被元朝的忽必烈抓住之后,威武不屈,成了民族英雄,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佳句。李白始终没有考上,却成了诗人。唐朝时,几千人会考,只取二三十人,发榜时已是桃花盛开,大概就是现在再晚一点儿吧,落榜的垂头丧气,中榜的兴高采烈,骑马游街,采遍长安城的花,叫“春风得意马蹄疾”。到长安北边的曲江池边宴请亲朋好友们,那时的文人们身着白色布衣,就像今天的医生一样,和梨花、桃花混在一起,白花花一片了。到后来,可能是明、清时期吧,改成国家请客了,把中榜的考生送回家去,好好地庆祝一番。难怪会有范进中举那样的怪事了。

 

    国子监东边是孔庙,皇帝讲完课之后,再去祭祀孔子。

    这里的松柏已有700年之久,枝杈如龙爪般四面飞扬,树干裂开,有的被紫色皂角藤缠绕着,待到夏日,这里一定非常地幽静。

    院中竖着元、明、清三个朝代中中举人名的石碑,成了国宝。想当年,这些人感到自己是何等地荣耀!

    大成殿也在维修,殿后有十三经石刻,据说是清朝一个姓蒋的书法家,感到四书五经被各种人书写,很乱,便用几年功夫,自己书写了一遍。有人举荐给乾隆,皇帝便命和坤负责,把它校正了几遍,命人刻在石碑,一共1698个碑(?),从此考生们有了统一的读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