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波士顿查尔斯河边

(2007-08-24 10:24:40)
标签:

宗教

划艇

生物链

儿女

查尔斯

美国

分类: 美国大陆、夏威夷、塞班岛
美国——波士顿查尔斯河边 

   

  

    昨晚去超市,见查尔斯河边有一个小岛,后来,又发现不是岛,而是河边又生出一片水面,从而出现了一个河边的小花园,很想去看看,却无法乘车。今天,壮着胆子沿河而行。锁定沿河而行,又有河对面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古式圆顶楼,我想,是不会迷路的。

    果然不近,7753步,合约14里路,用了1个半小时。

骑赛车的、跑步的、滑旱冰的,还有右手推着宝宝车,左手拉着爱犬的女人们,不时从你身边闪过,河里有二只赛艇,艇上坐的却是一对老头老太太,正在听教练指挥;有两个塑料的单人划艇,是两个家庭的父亲,带着孩子们玩划艇。今天既非周末,也不是假日,美国人为什么这样休闲,这样爱运动呢?为什么美国人脸上常常带着笑容?嘴里总是“对不起”!“谢谢!”呢?至少, 在表面上看,美国人比中国人更快乐。

 

   坐在查尔斯河边的长条木椅子上,心绪如飞,那个困惑多年的问题又浮在面前:人为什么活着?

    为什么?为了活着,为了好好地活着,好好地度过这平凡的一生。

人的一生,和动物、植物区别不大,是一个生物体从生到死的过程。人活着,就要“吃、喝、玩、乐”。

    首先,“吃”,是为了生存。生存的主要内容,是吃饱、饥渴,性、情感。为了解决吃的问题,人人要有工作,只有工作才能拿到物质交换的钱,才能保障衣、食、住、行。

    工作的目的,或者说本质,是为了自己。客观上,才是为了社会。那些不计报酬,或纯粹是为了兴趣而工作的人们,也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而获得满足,主观上并不是为了社会。不同的工作群体构成了社会。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换取养家糊口的钱币,社会因此而获得发展。

     工作的方式,或者说,换取钱币的方式,五花八门:高尚的,用劳动,脑力或体力劳动来获得。差劲的,搞点儿歪门邪道,骗点儿钱。再差的,就明火执仗,杀人越货了。这种人,即使逃脱法律和道德的制裁,他的内心里,一生也不会安宁。

“喝”比吃更上一层楼。能够吃饱,吃好,才能喝上几盅浊酒,以此为乐。才能喝上各种饮品,饮料。

    当经济收入能保证“吃”和“喝”之后,才谈得上“玩”。美国的资源如此丰富,自然环境如此之好,社会保险让守法的人们有一定的保障,加之国内多年没有战争,一般人都认为“吃、喝”没有问题。因此才带出一个字:“玩”。

“玩”的内容太多了,在这里,你想玩什么都行,只要不妨碍它人,不妨碍社会,不触犯法律。

    “玩”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乐”,是愉悦自己的一种方式。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生快乐”。

     人,赤裸裸地降临到这个世界。不管你有多少钱财,不管你获得过多大荣誉,也只能赤裸裸地撒手而去,什么也带不走。多少先人的逝去已见证了这个真理。

大多数中国人没有解决“吃喝”问题,已经解决的,又害怕回到饥饿的境界。所以,多数中国人活得不快乐。

    那么,多少财富才能解决“吃喝”的生存问题呢?10万?100万?1000万?我曾见到一个亿万富翁,他仍然有一种莫名的危机感,仿佛他自己亲手搭建的那个财富大厦,随时都有倒掉的可能。也见过一些官员找人算命,最有意思的是,有一个官员算完命后刚刚离去,那个“算命大师”竟喃喃地说:“罪恶太重,算也没用!”

生存的标准不一样,财富的数量也不一样。香港一个书商,给大陆赠送书籍,价值达3亿,却住60平米的房子,出门坐公交车,90高龄仍如此,让人无法想象。一般说,有自己的住房,有一定的医疗保险或保障,有固定的收入,能吃饭,又略有结余的话,就算解决“吃喝”了。儿女自有儿女福。为儿女想得太多,给的太多,未必是什么好事,由于得来太容易,他们未必珍惜,未必努力。欲送其爱,反送其害!

    有了“吃、喝”的经济基础,就应该“玩、乐”了。

    老年人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否则,就一生受累。

人生就是为了解决“吃、喝、玩、乐”。人生是一个过程。像动物、植物一样。只是他没有一个明显的生物链。如果人体不被火化,而像藏民那样天葬,像东南亚人那样水葬,就更像动植物一样,形成了一个生物链。听起来可怕,其实是回归自然。

    那么,人到底为什么活着?

说到底,人是为了快乐地走完一生的旅程而活着。“吃、喝、玩、乐”才是快乐人生!只是,你别玩的出了格!为了孩子而活着,也是愉悦自己。因为,你从中获得了快乐!

    在我眼里,美国人会追求快乐,他们已经到了“人生九段”的境界。

写到这里,心里特别虚,觉得自己特像《红岩》里的叛徒甫志高,背叛了组织的教育,背叛了往日的信仰。

   这些话也不能向年青人宣扬,他们巴不得“吃喝玩乐”,那还有什麽追求和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