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太原往南,2小时的车程,便到平遥古城,它已有2700年的历史,相传为帝尧的封地,现在见到的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古城的城墙长6163米,墙高8~10米,垛口墙高2米,每50米筑“马面”一个,上筑敌楼,计72座。垛口3000个,象征孔子有弟子3000,72贤人。城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城墙,双林寺,镇国寺,97年12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县衙署是中国现有唯一的封建社会(清代)基层行政管理机构的典型建筑,有前院、大堂、后院、卧室、客房、小花园、戏楼,供着孙思邈、萧何、韩信、张良的塑像。那意思是给他们树立榜样,要求为官者要像他们一样治理国家,像孙思邈一样体恤百姓。
县衙中的对联非常有意思:
(1) 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
(2) 百载烟云归咫尺,一署风雨治沧桑。
(3) 吃百姓之饭 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 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 地方全靠一官
(4) 与百姓有缘 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 不负斯民。
(5) 冶赋有常经 勿施小恩忘大体
驭官无制法 但存公道去私情
(6) 柴米油盐酱醋茶 除却神仙少不得,
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
(7) 名场似奕无同局,吏道如诗有别裁
(8) 不求当道称能吏,愿共斯民做好人
(9) 策马追贤日月近,安邦崇德乾坤新。
不知道这些对联是现代人写的,还是明清时留下的,猜想是前者吧!因为这里曾是粮食局所在地,文革时期岂容这些句子?早毁了。
“日昇昌票号”,中国第一钱庄,历时108年。当年财东拿出30万两银子筹建。这里董事长与经理分开,东家不参与经营。这里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为了防伪,用格律诗点名数额;经理退休后,长子可拿12个月的工资;经常设各种小把戏,考验员工。如马厩中放点碎银子,看你如何处理?如果私藏了,肯定被辞;如果上交了,就不再提拔了(为什麽?“不是一切缴获要归公”吗?)。据说最好是视而不见。门内有二把扫帚,看谁每天拿扫帚扫地?等等。清末时,资本银行的大量涌进中国,山西票号才被淘汰掉。
因为有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让山西乔家大院一下子窜红,成了旅游热点,由此又带出了曹家、王家、祁家大院,民俗文化。晋商,不再被看做是自私的典型,反而当作勤俭发家的楷模而被称赞。
“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这里确实是豪宅,比孔府毫不逊色。大门口处有“百寿图”照壁,说是大门,但不大,宅院深深,各院自成门户,各个院子的门口还不对称。每个院子的进深都是三重,呈坡型。上房用来接待来宾,两厢是住宅,有的庭院有三层楼,二楼做仓库,或者书房,或者绣楼。山西的房子比河北、山东的要高,从外面看要高大,其实,屋里有两层,屋顶是储存粮食的。院子的屋顶是平的,还有更夫房,晚上有人巡逻。乔家每日只有二餐,敲锣为号。平日无酒,但山珍海味,无奇不有。乔家有六条家训:“一不纳妾、二不嫖娼、三不吸毒”四、五、六是什麽?忘了。
“灯”剧中主人公还纳有小妾,让人联想到当年乔家可能也是这样。大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没有一个沉缅于或有染于声色犬马的,更不用说去吸毒了。吸毒的人意志薄弱,体质虚弱,干不成事业。
乔家大院的主人叫乔致庸,父母早逝,年轻时“走西口”,在包头一带靠做豆腐起家,发展到票号、钱庄,确实不易,今日传唱的“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泪花流”就是当年走西口的写照,据说是“先有了乔家,才有包头”,不知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