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寺始建于东晋,扩建于盛唐,在佛教界地位很高,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丛林,高僧频出,佛法超凡,净土宗的最后两代祖师叫际醒和印光,都与该寺有关。红螺寺北靠红螺山,南瞰红螺湖,古刹、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自古就有“红螺呈秀”的美名。传说东海有二个仙女姐妹,她们白日成螺型,夜晚成人型,在寺中陪伴着那些青灯古刹中诵经的和尚。这也许是文人们的一厢情愿,觉得和尚们太清苦了,夜里需要仙女“三陪”。
在中国旅游时,听到最多的是,“你们看这个像什么呀?”“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传说。。。。”好像游客都是傻瓜。
红螺寺有三个值得称颂的东西。一个是树龄。有上千年的银杏树两颗,一雌一雄,屹立在大雄宝殿前面,解说员告诉我们,那开白花的是雄株,雌株不开花,却能结白果。第二个是乾隆皇帝命名的御竹林。
因为红螺山在北面,山坳里有清泉,这里的竹子能长到十米高,已是不易。第三个是,松树与紫藤缠绕。据说藤绕树,树必死,但紫花藤没有气根吸附,因此树是不会死的。那树如华盖,缤纷飞舞的紫藤花绕着树枝,很是好看。殿后是爬山的石阶,上面有小凉亭,可以攀登远望。
这里白日游人喧闹,夜里一定静得出奇,无端里会生出许多狐仙鬼怪的梦幻,是个“任思绪飞翔,放天马行空”的好地方。难怪人们会想出仙女下凡陪和尚念经的传说。世俗的人们总免不了把自己的想法加给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