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静宇
张静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94
  • 关注人气:7,9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国——英国人的酒吧

(2007-08-20 14:15:29)
标签:

英国人

酒吧

动车

主路

路口

分类: 漫游英国

英国——英国人的酒吧英国

 

 

英国人同样也有迷信的。昨天,一个18岁的女职员问儿子,你信风水吗?并说她信,所以把屋里的家具重新摆放了一下。前天去超市时,曾见一个书摊的玻璃柜里摆满了水晶球和算卦的书,有英文的,也有易经,八卦图。英人给人算命时要看着水晶球,巫师声称从中能看到你的过去,你的现在和将来。最有意思的是还放着“麻将牌”,似乎那上面的符号也很神秘?或是与扑克一样,可以算卦呢?香港是英属殖民地,中国的文化、信仰多由港人传出,港人极其迷信,所以“风水”也吹到了这里。今日又见书说,原来英人在结婚上也有这么多传说,讲究(迷信?)。

    儿子今天开会,到下午1:40才到家,只能到最近的超市或周边小区走一走,最先去的是一家荷兰人开的超市,全部货物都是原色堆放,出门时也不给任何包装袋子,只是一间大约200m2的大房子,这里的货物最便宜,是给穷人们开,用儿子的行话说,价位就定在这里,就这么高,就决定了它的“顾客群”。

    离住处约400米,是一个叫Tesco的超市,面积和天客隆差不多,但商品要多多了。那面包有100多种,各国的葡萄酒、啤酒摆了6个货架。蔬菜有6排货架,6个大蒜摆在一个透明盒子里,豆角象腰带一样粗大,胡萝卜、玉米却如手指一样袖珍,西红柿如同板栗大小,各种卷心菜,每个菜一个包装。那肉食摊位,把猪身分成不知多少部位,洗得干干净净,切成各种花样,分小包装放在冰柜中。那肉馅,一磅(约合9两)一个小盒,上面包着透明纸,可以随时取用,鲜花柜是园形的,摆满了插花用的束花和装好盒的花儿,旁边还卖花籽,你自己取好了,超市中有非处方药专柜,这样,人们吃的、用的、鲜花就都有了。

    5点钟,儿子下班后本应吃饭了,但他说,按英国人习惯,如果是晚上有宴请,或公司开什么会,人们会放下行李就到酒吧喝上点儿酒,然后再去吃饭。来英国后第二天晚上儿子就要带我去酒吧,我推说累了,也确实是时差调整不过来,但心里是觉得那不是我应该去的地方。今日看书,方知在英国,酒吧是社交场所,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下里巴人,18岁以上的成年人,直至老人,人人都有这个习惯。出屋门不远的小山坡就是一个酒店,楼下是个酒吧,连着的是一间西餐厅。酒吧间里以粉红为基调装饰,地下舖着软软的地毯,二个漂亮的女招待在吧台招待着客人。此时天色尚早,只有几个老人,过了不一会儿,有几个老太太,老头儿来了,有的端着酒杯站着聊天,有两个人到“老虎机”前(他们叫水果机)扔了二个便士,小赌一把,什么也没有捞到。

    在这里很不自在,主要是不习惯。和儿子独处,不由地说起了他编织的人生梦。儿子来国外8个月了,收获可谓不少,成熟得很快,让我快读不懂了……但有一条十分自信,他是一个考虑问题比较全面,而且为了达到预期目的不怕艰苦的人。这一条很重要。儿子一定吃了不少苦头,这几天在不经意中已被我捕捉到一些。但他敢闯,不怕苦。这一点,我很欣赏。

    来那天,刚坐上儿子开的车,就觉得速度有点儿快,用一档起步为什么加那么多油?转弯时为什么不减速?停车时为什么不提前刹车?当时就想到“北京人在纽约”中的那个小伙子,开起摩托车来,上车就加速的情景。这几天出门坐车,才发现英国人无论男女,都是这样开车,据说有个84岁的老太太因为超速行车(高速公路上限速90英里,折112公里),被警察处罚了。英国左行车道,一般都是单向单幅,没有自行车道。因为丘陵地带,除上下坡外,转弯很急,常常被甩得东倒西歪,好在捆着安全带。这里有很多环岛,交通法规规定,支路必须让主路,所以主路上的汽车过路口,从不减速,也正因为支路车不敢轻易抢路,堵车现象比较少。儿子说他刚到英国时,没有想到教练一个电话就叫你开车到公司去,马上就让你开车上路!还是开右舵车,左上行路,刚上路就慌了。有一次外出,竟一个人开到环岛上去了。英国的路口有红绿灯显示,路边有一个控制键,如果你想过去,就要按一下,待显示绿色之后才能通过。否则各种车辆风驰电掣从不减速。还有一种路口,两边装有园型的黄色灯,是车让行人的,让只管走。今天去超市回来时,因为近就想步行,可过路口时真是觉得惊险,因为英国人车速不减,你搞不清什么时候一转弯就出来一辆车。来英国前,我特地带上了驾照,一来是想开开车,别生疏,二是怕儿子累,必要时可以替他开开车。见到这种阵势,我可是不敢动车。英国人从小就动车,个个都是车技优良。不用说开车,就连自行车也与国内不一样,五、六岁的孩子就骑着童车上坡下坡玩花样,到了少年,则戴着头盔和各种保护装置,骑车远游,或者在道路上上台阶,下坡路,用手一提车把,抬屁股颠几下,从不下车,像是杂技团的演员一样,让你不得不另眼相看。在中国,哪个父母会舍得让孩子这么瞎玩呢?!

    这里是个生活小区,多数不算富裕的殷实之家。区内有一个很大的草坪,大约有一个半足球场大小,夏季了,有一群年青人在那里打高尔夫球。这里土壤为黑色的,雨水充沛。中国人难免要问,为什么不种上麦子或蔬菜呢?种水果也行呀!由此再看看中国北方建的所谓小区,那只能说是由开发商兴建,便于集中管理的一群楼房罢了。而这里,并不是中产阶级的聚集地,真不知那些人生活在一个什么优美的环境里!

    我们曾经提出过“十五年赶超英国!”的伟大口号,五十年过去了,差距竟如此之大,真不知当时为什么会提出这种口号?!去曼城时曾路过一些尚未被拆除的老工厂,那厂房倒有点儿像现在中国的一些机械厂或纺织厂的外观,可这里是一百年多前恩格斯他老人家调查时的遗物,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