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纵横捭阖”的误用

(2013-02-26 20:57:03)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咬文嚼字

“纵横捭阖”的误用

                              

     在高中阶段关于成语理解和运用的测试中,出题者经常拿出“纵横捭阖”一词来考学生,然而,在报刊上,我们却常常看到误用的现象。如:

    句1:对史实,他信手拈来,讲解起来,更是纵横捭阖、洋洋洒洒,但如果仔细琢磨,却是句句精到,没有一句废话,还能紧扣教材,让学生有迹可循。(《人民教育》2012年第8期第38页)

    句2:本首诗歌情感变化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黄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诗人的万古愁情就如这滚滚东流的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11年第7期第37页)

    句3:考生在紧张的考场上能否将思维打开,纵横捭阖,最大程度地发挥水平,往往取决于试题本身提供的思维广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11年第5期第55页)

    以上3句中使用的“纵横捭阖”一词,都属于误用。

    对于“纵横捭阖”的理解,其中的“纵横”,原意是“合纵”和“连横”,指战国时期以苏秦、张仪等为代表的谋士,靠游说在诸侯之间进行政治活动时所持有的主张和策略。“捭阖”,指开与合。由此,《现代汉语词典》直接解释“纵横捭阖”为:“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根据“纵横捭阖”一词的原意和今天人们的解释就可以看出,以上3句的语意都并没有涉及到政治、外交上采取的任何手段。句1不过是说“他”讲话联系广泛,连续不断,颇有气势罢了;句2应该是用黄河水横冲直闯的纵情奔流,来比喻诗歌感情不受限制的豪放不羁;句3也应该是说在思维打开之后,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因此,以上3句中使用的“纵横捭阖”一词与该词的原意和今意都毫不相干,因此属于误用。

    这是经常用来考学生的词语,希望我们都能做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

       

    说明:上文发表于《语文月刊》2013年第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