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叹为观止”的误用

(2010-09-03 20:44:04)
标签:

语文

文化

分类: 咬文嚼字

“叹为观止”的误用

  

    《中国教师报》2010年6月16日D2版中有这样一段话:

    语文考试中,分到阅作文,便拿到了生杀予夺的大权,不仅阅得快,还可以留足时间做其他事。这些人评卷的随意性让人叹为观止,匆匆一看,分数就写出来了,得分多少完全凭个人喜好。

该句中使用的“叹为观止”一词,显然不恰当。

   “叹为观止”,在汪耀楠主编的《汉语成语学习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是这样解释的:叹:赞叹。观止:看到了尽头。《左转· 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见舞《韶箾》者,曰:‘……观止矣!若有他乐,吴不敢请已。’”后以“叹为观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含褒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收有“叹观止矣”一词,对其解释为:“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瞬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看到这里就够了(观止矣),再有别的乐舞也不必看了(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后来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也说叹为观止。”

    从以上两书来看,“叹为观止”一词的出处一致,解释也相同,而且并无别解,都包含着对美好事物的赞美。由此审视上面句中的使用,评卷人的随意性毫无美好可言,更没有理由赞美。从全句看,作者的本意应该是对评卷人的随意性持批评态度的,但由于没有准确理解“叹为观止”的意思,因而产生了望文生义的误用。

笔者认为,把该句改为:这些人评卷的随意性“令人愤慨”或“令人发指”“让人不可思议”等,都可以表达对随意阅卷者的否定或批评。

 

    说明:本文发表于《语文月刊》2010年第6期。后来标题改为《随意性可以“叹为观止”吗?》。

           本篇稿费40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