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清官是如何拒贿的

(2010-07-28 16:23:39)
标签:

古人

拒贿

原创

杂谈

分类: 说古道今

     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贪污腐败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各级党政官员中开展洁身自律、反贪拒贿的教育很有必要。

我国古代,也曾出现过许多清官廉吏,他们的品行和做法很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本人列举几则,且看他们是如何拒贿的。

春秋时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玉石,想将他献给执政大臣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说:我把他拿给加工宝石的师傅鉴别过,他认定这是宝玉,所以才献给你。子罕说:我是把不贪当做宝的,你把玉石当做宝。如果你把它给了我,你我都丢了宝啦。还不如各自都保住自己的宝贝。

宋代京城里有个官员珍藏着一面古镜,准备献给宰相吕蒙正,并说:这古镜能照二百里范围。吕蒙正笑了笑说:我的脸不过碟子大,何必要用照二百里的镜子呢?说得那官员十分尴尬,别人听了也叹服不

宋代宰相王安石有气喘病,大夫开的药方上说要服用紫团山的人参才能治好,但一时购买不到。当时,薛师政去山西,当地恰巧有这种参,就买了几两送给王安石,王安石却不受。有人劝他说:您的病不用这药难以治好,患了病就应当尽快治疗,这药不必推辞了。王安石却说:我平生没有吃过紫团山参,也活到了今天。结果还是没接

宋代刘温叟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门生的人送他一车粮草。刘温叟推辞不掉,当即要答谢回赠一套华丽高档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拉了回

明代于谦为官清廉刚正,一生家无私积,其拒贿的办法颇为高明:每遇行贿者,便命家人出示一块牌子,上书两袖清风朝天去,行贿者看到这块警告牌,便知趣地打道回府

明朝周新任按察史时,有人送给他一只香喷喷、油光光的烤鹅。周新将它悬挂在门前,以后凡有送礼者,周新便领他去仰视烤鹅。从此,再无人自讨没趣了     

清代时刘统勋是军机大臣,一天夜里,一官员给他送上一份厚礼,他拒不接受,并于次日当众斥责:昏夜叩门,贤者不为,你有什么要说的话,不妨当众说明白。一语即出,铿锵有声,使这位行贿官员脸面丢尽

清代康熙时江南总督张伯行,自律甚严,他认为官吏在薪俸之外,多取一文即为贪污。为拒贿,在衙门口自题一块匾额: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在古代,廉洁是伦理学的主要内容,这一道德修养极受褒扬。法家则把廉与政治结合起来考察,认为是治国纲领四维之一,把礼义廉耻作为立国的四大纲要,制定了廉不蔽恶的原则。 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都把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