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铁三角

(2012-10-15 15:08:46)
标签:

杂谈

前两周开始,小堡学校开始了一个“家长学堂”的项目,社区的公益组织和学校合作,请“远见教育”基金会的老师给二年级的家长讲课,谓之“为幸福中国而教”。

每个周日上午,我都去听课。课程内容对我来说并不新鲜,讲师也是刚从中大毕业,还没有过家庭和孩子的女生,但是我很羡慕她这么早就懂得这么多。三个钟下来,一起感受、分析、讨论、整理,不亚于一次愉快的旅行,很充实开心。

 

这一周的题目是:“生命铁三角”。

 

生命的铁三角,指的是“父、母、孩子”在心灵层面形成的稳固三角关系,给予一个人爱的能力和饱满的幸福。从母亲身上学习爱、从父亲身上感受力量,父母同等重要,不可或缺。这是这一节课的前提。

但是,这个三角关系指的心灵层面的关系,而不是法律上的关系。这也解释了奥巴马从小没有跟父亲一起生活,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人。奥巴马的母亲毫无怨气的抚养着他,一直在他心中塑立正义、自信有力量的父亲形象。因此,奥巴马一直能够感受到父亲的能量,他的铁三角没有残缺。

 

反面的例子,是家暴的李阳。李阳在接受张越的采访时,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是:“我是一个残缺品”。

 

残缺的感觉来自于破碎的童年。李阳从小父母到新疆支边,5岁前在外婆身边长大,父亲“二十多个春节没有回过家”(这是那个年代经常被歌颂的一件事)。家,无比的冷漠,冷清,冷淡,父母视工作如生命,与孩子几乎没有任何感情交流,因此李阳连“爸爸妈妈”的称呼都喊不出口。李阳对张越说,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一个父亲。他不认可父亲,但他却只会重复父亲的方式。对他而言,工作是比妻子、孩子重要一万倍的东西,他的妻子曾经删除了他的工作文件,他发现后怒不可遏,立即从广州飞回去“一巴掌打下去”。“孩子只是一个试验品”,“成功,一定是唯一的标准”,这都是他的言论。所以,家暴事件,几乎是必然的。然而,家暴的背后,有着不一定很多人能看到的根源:李是加害者,也许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受害者。

 

讽刺的是,Kim发微薄揭露家暴之时,李正在上海为一百多位父母,大谈“家庭教育”。“我可以几句话就帮别人解决感情问题,跟别人讲是一套一套的,自己则完全失控”,“我没有爱的能力”,这是李跟张越说的原话。

 

并不是生了孩子就知道如何做父母,并不是有了孩子,就知道该怎么爱他。会做父母,并非天生的能力,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

会做父母,也许是先明白:孩子是谁?

 

“孩子是借着父母这一通道来到世界上的独立个体,有着自己的人生使命。”

“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引领孩子成长,支持孩子完成人生使命。”

“孩子因我们而来,却不为我们而来”。

“孩子并非父母所能够掌控的一辆汽车,而是一位独立的司机,他新手上路,还不懂驾驶技巧和交通规则。所以,他需要父母在一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这父母可以控制甚至霸占司机的位置。”

“无论孩子多小,把她当做一个智慧体,当做一个成人来尊重。把她的责任还给她。”

廖老师的上述论述,让我想起了纪伯伦的一首诗:

 

Children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 Kahlil Gibran, The Prophet, Chapter 4

 

这是冰心的翻译:

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那静止的弓。

 

每一个人,其实都有两次出生。家庭,孕育孩子第二次的出生:精神生命的成长。如果父母不知道怎么样去成就孩子,那么,不阻碍他就可以了。精神生命自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和密码。

 

孩子的成长规律

 

 年龄

 成长期

 关键品质

 父母教育方式

 0-1.5岁

 依赖期

 安全感,信任感

 维持亲密关系

 1.5-3岁

 分离期

 “我”的意识

 设定界限

 3-6岁

 探索期

 好奇心,探索欲

 保护感觉

 6-12岁

 独立期

 独立意识,自信心

 建立自信

 12-22岁

 自主期

 自我意识

 了解性格,处理情绪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父母的爱,是一种天生的渴望和需求。爸爸,妈妈,对于孩子同等重要。最好是,让孩子的心灵,感受到爸爸妈妈一起在照顾她。即使父母都在家,如果在孩子心中只有爸爸或者妈妈一方在照顾她,那也是“单亲家庭”。没有爸爸妈妈的照顾,孩子就只能做心灵上的孤儿了。现实之中,“单亲”家庭特别多,妈妈总是最主要的养育者,是付出最多的那一个(听课的二十人,只有四位爸爸)。听到这里,我也自醒,是要让孩子爸爸发挥更大的作用。

 

生命的铁三角对孩子如此重要,但决定铁三角稳固与否的,是父母的爱,父母的关系。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父母所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父母关系分级

 

 分级

 状态

 生命铁三角

 分数

 备注

 一级

相亲相爱

 饱满

 ++

 相亲相爱的夫妇可能也会吵架,吵架的时候让还孩子看到,和好也请让孩子看到

 二级

缺少爱,但尊重彼此

 完整

 ==

 大多数人可以达到的状态

 三级

缺少尊重,轻视对方

 模糊

 ――

 

 四级

怨,恨

 残缺

 ×

 生命铁三角去掉了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五级

将孩子作为报复的工具

 摧残

 ××

 

 

孩子如此依赖于你。但是,生命铁三角首要的是夫妻关系,而不是亲子关系。

你们好,孩子自然也好。

 

如果好不了,怎么努力都好不了,怎么办呢?

 

心灵脱困五步

1、  面对:客观的,直面那不能改变的困境

2、  认识:好与坏,对与错,多与少,全面的,全局的认识它

3、  接受

4、  放下

5、  转身,创造未来

最困难,最首要的,是面对。武志红也说,拥抱真相,是唯一的方法。

廖老师讲了自己第一次恋爱失败的经历。面对,让她彻底放下并迎来新生,所以能够平和的述说。

 

最后的一个钟,大家一起看了一个视频:电视节目《幸福魔方》之《妈妈你在哪里》

这个视频以一个即将举行婚礼的男人浩翔,执意要父亲寻找失散二十多年的亲生母亲来出席他婚礼的故事,展现了“生命铁三角”残缺的情况下,心灵备受摧残的惨象。

 

浩翔生母在他小学时离开了家,此后二十年,他都在对母亲的思念中度过。面对儿子寻找生母出席婚礼的要求,浩翔父亲气炸了,说他根本就不想提浩翔母亲,提起来要伤心伤肺要减寿。她当年爱慕虚荣抛家弃子,根本是一个坏女人,继母沈阿姨才是浩翔的好妈妈。沈阿姨抚养浩翔二十年含辛茹苦,然而从未能得到浩翔的认可,连一声“妈妈”也未能得到。继母的女儿(沈第一次婚姻的继女)心疼妈妈,在节目中说:“求一求你,叫一声妈妈吧”,浩翔父亲也在节目中大骂他铁石心肠,不知好歹,忘恩负义。然而这个时候,浩翔还是只有一句:“我只想要找我的亲生妈妈”。这是本能的呼唤。

 

浩翔的父亲完全不肯面对,试图抹杀孩子对渴求亲生母爱的本能;继母试图完全取代“浩翔”的亲生母亲,甚至为此不惜人流了自己的亲生孩子,却始终未能得到认可;“浩翔”的生命铁三角已被摧毁,长年在父亲的责骂声中和对亲生妈妈的渴望中苦苦挣扎。也许在他心里,接受继母就意味着对生母的背叛。一切的困苦,源于浩翔父亲婚姻失败后不能面对,留下死结。结果,一家三口千辛万苦,都不幸福。

 

节目中的心理专家张怡筠做了一个区分: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是母亲,我们感激她;给我们爱的人,是妈妈,我们爱她。有时候,“母亲”和“妈妈”并不是同一个人。这真是一个聪明的区分。

浩翔上大学后,收到了来自妈妈的信,这几乎是他几年来的精神支撑。但在节目里,他却残酷的发现,信都是继母所写,根本不是他的母亲。张怡筠讲了“母亲”和“妈妈”的区分后,让浩翔面对继母,讲述他收到信后真实感受,讲者听者都动容,这几乎让人看到解决问题的曙光了。然而,只惯于煽情的主持人却粗暴的让浩翔“感恩”,鼓动他走下去拥抱继母,他的“母亲”,给节目制造一个光明的尾巴。看到这里很难过,浩翔真的永远失去他的母亲,生命铁三角永远的缺失了。

 

以上反面的例子,教人如何做继母:1、与孩子的父亲一起尊重前任;2、尊重母亲在孩子心中的位置,不去抢占;2、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沈阿姨在上一次婚姻中得到了继女的认可,正是做到了前面两点。因为,生命的铁三角是血缘上的关系,无法抹杀。如何做继母,真应该成为一门课,未修得学分,就别做继母了。

 

看过浩翔对于生母的执着,感叹:生命的本能,是不可以通过说教来改变和抹杀的,例如,对母爱的渴望。例如,青春期男生的性冲动。例如,人的喜新厌旧。只有去疏导它,遵从它。面对生命的真实,才可能寻求正确的方法。爱,简直就是一门科学。

 

感谢这样的课程,诚心诚意,努力的增进听者甄别与获得幸福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