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吴山(一)西跨塘福寿山

(2012-04-22 18:52:46)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

闲话吴山(一)西跨塘福寿山

 

--------小记沈三白夫妇的归宿

 

云雁阁主

 

福寿山者,吴郡有两座。一座西跨塘,属于横山山脉,葬沈三白先生。另一座,在鹿山北,即象山。陈沈夫妇两人墓余曾调查过资料。陈芸的墓在扬州西山山脉--金匮山,红学家冯老还写过探寻芸娘墓的文章(详见《扬州散记》)。许多年前,当地曾出过一具女尸,传闻发现时面目如生。其中发现尸身旁一玉牌有“芸”字样,后来玉牌被当地人拿走,不知去处。墓掘后亦填平也。金山俗名郝宝家塔。亦有学者指出芸娘可能回迁苏州,若是,则必定迁入沈家祖坟,但究其证据,带有猜测性质。沈复,字梅逸,号三白,乾嘉时一落魄文人,名不见经传。据书中文字可知其曾为生计而入幕,飘泊一生。三白游过吴山许多地方,如横塘枣市桥乘船过夏驾湖(已填没)至观音山下(如今枣市桥桥旁老驳岸仍存,冷冷清清。桥外貌基本未变,参见《老苏州》图册),夜宿,翌日始登天平。清代嘉善文人黄安涛的游记中,可知亦有此类相似记载。如今人们大概都忘了,从前游天平,天池,都是乘船去的。沈先生探无隐庵留下“前有水大不可行,南有岭可达”之类的描述,可知灵天路修建前的地貌,如今,未见水大不可行,仅有一小水潭,无阻。南也已经无山岭,鸡爪山本是群山环抱,如今却早已非原貌。旧时草堂也淹没,如今已成了天平墓区。沈先生也游过虞山剑门,豪气冲天,一口气登顶。沈复绝对不会想到,其身后却是因一本自传性质的小书-《浮生六记》,蜚声海内外。林君语堂先生曾将其译成了英文,在英伦的刊物上连载。后又译成多国文字。抑或说凡治中土古文的,没有不知道《浮生六记》的。如果哪天发现了《浮生六记》的清代旧线装本,哪怕仅几页,则其价值必不亚于石头记的脂本,松本,靖本之类也。沈先生之子女者,逢森,青君,资料不详,很是可惜。当年杨引传君拾得的《浮生六记》便是一个残本,因此后来所刊出的美化文学丛刊足本,近年的钱泳的抄本等等,恐非原貌。“补白大王”,江慰庐等掌故大家都等曾有专文考证,近年,“小红学-‘浮学’”研究已经兴起。沈三白先生葬西跨塘福寿山,沈氏家坟。曾寻此墓,与林先生当年一样,百觅而未果。三白先生的卒年是个方志考证难题,如今还未解。倒是发现一些石君琢堂与沈的交往的文字,可知嘉庆初,三白先生仍健在。估计是八十年代当地山洪爆发,此处有所波及,或人为破坏,风雨侵蚀,墓毁,旋又被填平了盖新坟也。待他日得空,余再去福寿山南与南黄山间细寻。

 

附:

 “越日天将晓,鸿干已登门相邀。遂携(木盍)出胥门,入面肆,各饱食。渡胥江,步至横塘枣市桥,雇一叶扁舟,到山日犹未午。舟子颇循良,令其籴米煮饭。余两人上岸,先至中峰寺。寺在支硎古刹之南,循道而上,寺藏深树,山门寂静,地僻僧闲,见余两人不衫不履,不甚接待,余等志不在此,未深入。归舟,饭已熟饭毕,舟子携(木盍)相随,瞩其子守船,由寒山至高义园之自云精舍。”

        ---《浮生六记》卷四 浪游记快 写水路游支硎山,天平山的情况

“询以无隐路,对曰:“前途水大不可行,请返数武,南有小径,度岭可达。”从其言。度岭南行里许,渐觉竹树丛杂,四山环绕,径满绿茵,已无人迹。竹逸徘徊四顾曰:“似在斯,而径不可辨,奈何?”余乃蹲身细瞩,于
千竿竹中隐隐见乱石墙舍,径拨丛竹间,横穿入觅之,始得一门,曰“无隐禅院,某年月日南园老人彭某重修”,众喜曰:“非君则武陵源矣!”
      ---《浮生六记》卷四 浪游记快 无隐庵附近的地貌描述

 

欣赏:越剧浮生六记选段-徐玉兰、傅全香  http://www.56.com/u67/v_MzM2NDg0NDA.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