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说:园林的美景分别构建在四张纸上,第一张是水,第二张是天,第三张是粉墙,第四张,则是地。
马老师还说:我们读园要用心,要用眼睛,要用耳朵,甚至味蕾,去细细地体会和欣赏园林之美。
这个夏日的早晨,在声声蝉鸣中,在碎碎鸟声里,在荷风飘香间,我们跟着园林专家马韫君老师,走在拙政园的小桥流水间,亭台楼阁里,花木扶苏中,用感观,用心,细细体会和欣赏这“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的风情和韵味。
拙政园画在水上的风光,最美的应该是在西园了。
倒影楼前,我们欣赏着水中静静的楼阁,水岸边有突出水面的石矶,静静地衬着水中的楼,水中的蓝天白云,还有对面波形廊上凌波微步着的游人,每个人都成为画中的一道风景。
马老师说这个是静态的倒影,我带你们去看动态的水影吧!于是我们沿着河岸走进苏州园林中最独特的亭子——扇亭。
这个独特的扇形小亭,因为有了个取自苏东坡词的亭名“与谁同坐轩”,更显得风情万种。而马老师今天带我们欣赏的,是映照在亭子屋顶上的水光潋滟。抬起头,那白色屋顶上演漾着的光影,不正是河中一轮轮晃动着的水波吗?微风吹起,眼中心里,便溢满“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诗意......
西园更西处,还有着苏州园林中最精致的亭子——塔影亭,马老师站在留听阁前为我们细细讲起这塔影亭的来历,原来这个塔影,并不是说在北寺塔能与这塔同时辉映在此水域中,而只是这个精致的亭子是模仿了北寺塔的形状而建,倒影水中,仿佛是北寺塔的缩微版,精致而美妙。
许多事的缘起,本来就很简单,只是后来人把它搞复杂了,想起我们曾经好多次在这塔前塔后仔细寻找遥远的北寺塔的影子,寻寻觅觅,却始终未得,不禁哑然失笑......
拙政园内水面很多,以水为纸做出很多美丽的景观,涵青亭前的池含青草色,一池三岛前的狭长幽深的水面,荷风四面亭前“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美妙,还有小沧浪前水中那弯弯廊桥小飞虹的美丽倒影......,拙政园的水中画,美不胜收。
我们站在藕香榭靠水的吴王靠前,欣赏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我却想起了陆龟蒙的咏荷诗句“月染风裁个个高”,也许是因为藕香榭的地势太低,也可能是因为我人太矮,只感觉这荷好高啊!马老师说这池中荷花的品种确实选错了,出水太高,挡住了远处的风景,香洲、小飞虹,甚至小沧浪,都被这荷给抢了镜头呢!这是无边美景中的一点点遗憾了?
我们今天赶在七点半拙政园开门时就进的园,为了避开人流高峰,马老师只在缀云峰前和涵青亭边略作停留,就带我们从复廊北侧小门进中园,走绿漪亭北侧的路直接往西园走,然后再从西园往回走读。
缀云峰自然是以天为纸画成的风景了,这高高耸立的一峰湖石,据说在王心一建归园田居时就有了,可惜在1943年的某个夏夜,忽然塌倒了。而我们眼前这一朵高达两丈、玲珑夭娇的峥嵘奇峰,是新中国成立后,由著名书画家、园林专家汪星伯指导叠成的,眼前的缀云峰,在蓝天的映衬下,苔藓斑驳,充盈古意。另一侧的联璧峰,也是亭亭玉立着。
难得走到绿漪亭北的这条路,路北围墙外,以前就是农田了,所以绿漪亭曾经叫作劝耕亭。
一路往西走时,岛山在我们眼前闪过,马老师指着雪香云蔚亭,说从这个角度看,你们有没有觉得什么两样?我脱口而出,感觉这山岛这亭子好高啊!回答正确,马老师说因为北面这条路特别低,仰头看山岛,便看出山高林密、峭壁深涧的感觉来。经过马老师的点化,再看雪香云蔚亭,衬着亭边的绿树茂草,衬着它身后的蓝天白云,真是好一幅以天为纸的美丽画卷!
再往前走是见山楼,从北面看,这是一座楼廊。马老师说,苏州园林中总共有两座楼廊,另外一座在耦园,这一座是比较典型的,很美的楼廊,廊西侧有拙政园中除小飞虹外的第二座廊桥,虽然不太显眼,甚至没有名字,但它确确实实是一座标准的廊桥。
楼廊和廊桥,也都是以天为纸的图画啊!甚至园中每一处建筑,每一棵树,每一座峰,都是以天为纸的立体风景,美在各处不经意之间的细节中......
西部园中的浮翠阁,高高地耸立在倒影楼西南的山顶,是一座高大气派的八角形双层建筑。马老师说这座阁体量太大了,明显跟园中建筑规格不搭,这是太平天国时建的一座瞭望塔,原来有三层之高,张履谦拿下西园后,拆掉了上面一层,只留两层,但还是嫌大了。......
马老师还引领我们注意起地面上的风景。
园中小径上点缀着各种虫鱼花鸟的图案,各有各的说法;
荷风四面亭亭侧的地面上,有石头散落着,马老师告诉我们这是造园手法中的“以石点水”;
海棠春坞中地面上的海棠花瓣,是为了留住那一抹春光吗?曲园老人说: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诗佛王维说: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还有粉墙上的风景,单调的北围墙上,以竹衬墙;东园南墙上展翅欲飞的涵青亭;墙上的空窗、漏窗,复廊内璧上文徴明的三十一景图......
梧竹幽居的四壁,是四个圆洞门,马老师说,梧竹幽居,就是吾心知足矣的意思,我忽然想起刚刚背过的柳宗元的诗句“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马老师说,园林内所有的凳子,你都要去坐坐,静下心来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看一看周边的风景,体会一下身处园中的美妙感觉,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以前是私家花园时,还可以品尝一下园中的瓜果.......
夏日园中蝉鸣声声,我们站在雪香云蔚亭前听着马老师的声音,虽然没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冬日风光,却能深深体会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园中游人渐多,人声鼎沸,而马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话声,就象一根定海神针,令我们静下心来,细细聆听,静静欣赏。
在梧竹幽居,在雪香云蔚亭,在枇杷园,在海棠春坞......,马老师讲了许多的细节,怎样欣赏园林的美,怎样体会造园者的匠心......,
夏日骄阳下,马老师一刻不停地讲了三个多小时,看着马老师瘦削单薄的身影,虽然大家都意犹未尽,还是不得不停止了提问,依依不舍地结束了今天的走读,期待下次。
此时一边回忆一边记录,只觉得漏掉了好多的内容,只可惜当时的录音出了差错,没有把马老师的所有讲解全部录下来,好好复习回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