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柳宗元的这首诗,我们眼前浮现的是一幅画面,有山有水,寂静的山水之间,一个老人,独自在江上垂钓,幽静、寒冷,不带一点烟火气。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读李白这首诗,我们眼前浮现的同样是一幅画,山水之间,年轻的诗人初出巴蜀,乐观豪迈,眼前青的山碧的水红的日,生境、画境和意境的完美结合。
沈亮老师用柳宗元和李白的句诗开始了他的园林课,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读情画意走读园林,这正是我内心向往的品赏园林模式啊!
沈老师说,苏州园林的艺术特征,就是文人写意山水画,我们欣赏园林,就是要从生境、画境、意境这几重境界来欣赏这立体的画、凝固的诗和无声的音乐,从美丽的园林中,体会出唯美的境界来。
沈老师就从苏州园林的三重境界展开了他的课程,生境——自然美,画境——艺术美,意境——精神(心灵)美。
归根结底,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最最理想的人居环境,这三重境界是一层层向前递增的。第一个层次,到了一个环境,感觉这地方好漂亮,觉得悠闲、适意,精神状态放松;第二个层次,是陶醉,所有的烦恼都消失无踪;第三个层次,是人与自然的交流,比如李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所描述的意境。比如苏东坡《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写尽了人与环境融洽的感觉;最高的精神境界,是抒发出来的感觉,就是人与环境完全一体了,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所谓生境,就是要在狭小而有限的面积和空间中,创造出一个生意盎然的自然美的境界,同时又便于园主人的生活和休息娱乐。
第一,怎样在城市园林这有限的空间里再现美丽自然景观呢?这就是苏州园林缔造者们一直在做的,模山范水,构筑城市山林。
园林首先需要有自然美,山、水是构建园林的必要条件,用泉水、水潭,用几块石头,来模山范水,但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搬移,是与园主人的生活和环境融合一体的,模山范水加上各处匾额、楹联等,许多艺术的创作和匠心,完美构建最舒适最高雅的人居环境。
沈老师举了大量的实例来展示苏州园林的佳作。寒山岭上,明万历年间文学家赵宦光在此所建寒山别业,景观相当好,最有名的是一条瀑布叫“千尺雪”,乾隆皇帝南下时,特地寻访到千尺雪,并移建至承德避暑山庄,后来被泥石流冲掉了,现在只有“千尺雪”三个字留下来。而苏州的这个景观也已没有了。
大阳山的文殊寺、石湖的?都充分吸收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丽景观,是模山范水的典范。
苏州城内的园林,造园家们把太湖石移入园林,构造了千姿百态的山林雅趣,狮子林的太湖石假山,怡园的屏风叁叠,耦园的黄石假山,成功模拟了大自然真山真水,构建了山高水远的境界。
沈老师展示的许多美丽园林山水照片,都让我们深深陶醉,虽然这些景点我们都曾经到过不止一次,但是沈老师的点评让我们从看表象进入了看门道的境界,加上摄影师绝佳的角度和光线、高超的摄影技术,将这境界的美丽展现到极致,真正是“虽有人作,宛若天开”。
我们一边听课一边欣赏着留园的秋景、沧浪亭的幽山小径、拙政园的四季美景,体会着城市山林的幽寂静美,诗情画意。听课听得入迷,好象刚刚开始上课呢,忽然便到了课间休息时间。感谢朋友澄子和素缘带我来听课,希望以后每周五上午都可以来蹭听沈老师的课,心里充满了甜蜜的期待。......
课间休息之后,沈老师开始讲生境的第二部分,沈老师用课件展示了苏州园林的美妙诗情画意,带我们欣赏移步换景,宛如天开的美景。体会构建园林生境的三个途径:1.园林立意融借画论;2.园林空间小中见大;3.园林景观巧于借景。
建园者首先必须胸有丘壑,心有画意,才能构建佳境。唐寅、文徴明合画的“金阊名园图”,文徴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都是画与园的绝美结合......
城市园林空间总是有限的,即使如拙政园占地72亩之大,也还是不能与大自然相比,而苏州最小的私家园林残粒园更是只有142平方米,构建园林美景,必须要充分利用各种因素拓展视觉空间,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咫尺山林,多方胜景。
巧于借景也是一种重要的造园手法,借镜子、借倒影,营建出美丽园景,让园林景观更加多姿多彩。
拙政园的月洞门,达到了小中见大的效果.....
网师园的小桥,桥虽小,扼守口子,控制水源,尽管小,却营造了山高水急的意境,造园艺术极高
...... 水要有源,山要有脉,从进水,到出去,交代得清清楚楚......
园林曲桥在造园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上午课程的信息量还是蛮大的,我的笔记漏掉的内容很多,也有很多没有理解到位的地方,还需要慢慢学习和体会。
今天这堂课是老年大学的课,第一次来到苏州老年大学,看了看课程表,这里开设的课程很丰富呢,其中很多我感兴趣的,唐诗欣赏、唐诗格律、古代文学、中国历史漫谈、吴文化漫谈、苏州山水探密,还有今天听的沈老师的苏州园林,等等。
我还有两年才能拿到退休证,所以严格来说还没有资格来报名听课,今天算是跟来蹭听课,希望下周还能来听。还记得多年前我妈妈刚退休时,也上过好多年老年大学的课程,没想到一眨眼间,我也快有资格上老年大学了,时光如梭啊!
现在真心明白了,每个年龄都能有充实和美好的时光,只要自己愿意寻觅和投入。
人生真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