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2013-11-11 18:12:13)

《弟子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这次有机会去南京学习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我的体会是:《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幸福,真学真干真受益,谁学谁受益,早学早受益。

20109月,我校正式推行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的活动虽然开展起来了,但是,如何学?真学真干,还是学不干;教师先学,从我做起,还是只叫学生学,自己不沾边等等却是是我校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千真万确。这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不厉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厉害,那就必须真学真干。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习,恭恭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诲;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

  在学习期间,来自北京的一位年轻小伙,由于父母不和,导致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使他和父亲之间产生了许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严重伤害父母的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应有孝顺父母之心,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智,对他触动很大,在大会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头表达他对父母的忏悔,场面十分感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他拯救了一个家庭,这也是学传统文化的好处。

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开学的压力,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根本。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现在《弟子规》一书之中。我校自从推行学习《弟子规》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在真学真干上还力行不够。比方学校安排每周六全校教职工必须参加《弟子规》学习,我们摸着良心说说我们抱怨过没有!我们是被“必须”限制而被动在学习,我想抱着这种心态学习,肯定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学习《弟子规》重在践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必须先做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榜样,因为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真学真干。愿我们共同努力把海天学校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推向高潮。

 

                                                                          

赴南京居美馨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点心得体会

   重庆城市改造过程中有一位震惊全国的搬迁“钉子户”我想在大家的心目中我就是海天学校学习《弟子规》的钉子户。在赴南京居美馨之前,我心里暗想花那么多钱去学习传统文化值得吗?带着这样的疑虑踏上了行程。来到南京居美馨看到墙上贴着地五天学习课程。更觉得此次南京之行收获会慎微——因为这些课程在学校就已经学过,但经过五天的学习我发现原先的想法错了,此次收获颇丰。总结如下:

一、居美馨志愿者的爱心深打动了我

    113日晚上九点多,我们一行十人来到居美馨,一踏进大门,几位志愿者满面笑容的迎上来,拎箱的拎箱,问候的问候,热情的接待,然后马上安排就餐,住宿,吃完饭,洗完漱以后已经十点多了该就寝了,打开被褥准备睡觉,一个热水袋把被褥暖热,此时的我心里油然而生一片敬佩之情,感激之情,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各组辅导老师挨个叫醒各组学员,第一天的学习开始了,来到操场,辅导老师组织各组学员有序进场,会议厅的大门一侧一排志愿者恭恭敬敬的向各位学员行鞠躬礼,问好。来到会议厅,各组有序就座,一排排,一张张木座椅上都套上毛绒绒的坐垫,课间休息时主持人温馨提示各位学员打开水杯,志愿者会为你加开水,课间休息时,还为学员安排茶点,水果,辅导老师还带领学员一起做健美操一件件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之所在,可以说第一天学习中,处处打动这我,志愿者热情的服务温暖着我。

二、高崇人格震撼着我

    在赴南京居美馨学习传统问好的五天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震撼了我。特别是观看《天下父母》时。田秀英大姐十几年如一日照顾因大火灾致残的儿子,帮助儿子建立信心,将儿子培养成国家的优秀人才的这一份伟大母爱深深震撼我,刘苏老大姐几十年如一日帮助身边的人,从义务献血到献血小板,为多少生命垂危的人带来生的希望,她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又一次深深震撼着我。还有王希海大哥为了照顾因病瘫痪的父亲,放弃出国工作的好机会,后来甚至放弃了家庭,只身一人十几年照料父亲,直到父亲离开人世间,从一个二十几岁的帅小伙变成四十七岁的中年男子,可以想他是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自己的父亲,以上三位大爱、至孝的榜样让我一颗冷漠之心在悄然发生变化,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三、传统文化的魔力让我重新审视自己

    在南京居美馨娥五天学习中,让我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以前在学校也在学习传统文化,也是天天在学蔡老师的光碟,但在南京学习时,虽然内容相同,因为营造的气氛,学习的环境有所不同,学习的效果也大不一样,通过学习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王琦老师的《只要心中充满爱,哪个孩子不可爱》刘芳老师的等。让我一边学习,一边静下心来思考,重新审视自己四十年来的所作及失败人生,我是一个性格暴躁的人,我和妻子结婚已经七年了,在家中我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像洗衣服、做饭之类的家务很少主动承担,认为这就是女人应该做的,我还有一个小小的爱好——就是喜欢看体育类比赛,只要一有空,我就霸占着家里的电视体育台,从不考虑妻子的感受,而她对体育节目一点兴趣也没有,一般都是看上几分钟就去睡觉或是找本书看,打发一下自己的时间,有了孩子后,照顾孩子方面都是妻子在做,不管是在家里或是在外遇到不开心的事我总是拿妻子当出气筒,而她总是让着我,如今想:要是换了其她性格刚强些的女子,我们的婚姻生活可能早就结束了,在工作中,同事们的眼里也是一样,我来海口已经五六年了,和关主任,王立兴等老师都是多年的同事,由于性格急躁,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和领导同事发生争吵,通过学习《弟子规》及传统文化后想法变了,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能在一所学校共事,应该是干年修来的缘分,应好好珍惜,这次南京学习让我认识到在以后的家庭经营中和工作中要善待家人,要尊重妻子,尊重同事,作为一个男人,应将自己修炼为心胸宽广的人,俗话说的好,将军背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相长,以身作则是最重要,我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多关注孩子道德的培养,多给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一些关怀,让孩子们再人格上得到同等的尊重,我不敢说今后会做的有多好,但通过接纳了传统文化,我相信传统文化会改变我的一生。

以上就是我此次赴南京学习的一点浅显体会,最后借用任登教授的话,作为此次学习真切感受,传统文化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到来幸福,真学真干真受益,谁学谁受益,早学早受益,只要我们以真诚心,恭敬心学习实践传统文化,被污染的人性一定会恢复本善之性的。

 

                                                                                                                                      马军

 

                                                                    南京行,我看行

能够顺利的去南京,首先感谢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帮助,虽说去南京学习也有些时候了,但在南京所发生的一切仍历历在目。对于我来讲,南京之行打破了我人生中许多的第一次,除了感动,还是感动!那么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南京之行:

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在某件事上的身不由己,也说明行孝不能等,行孝要及时,2008年,那是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向强壮的父亲突然间倒下了,最后被确诊是中风,左半身完全失去知觉!这对于我们来讲是晴天霹雳,为了尽可能让父亲得到更好的治疗,原本买房子的钱,我结婚要用的钱及姐姐所有的积蓄都搭进去了,全家没有一句怨言,共同的心愿是希望父亲能早日站起来,但是住院的日子更是难熬,可以说妈妈和姐姐们没有睡过一天安稳的觉,而我因为带的是毕业班,所以只能周末早上回去,下午上来上课,所以我感恩有这么团结的家人,虽说父亲现在没有痊愈,但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全家没有抛弃他,而是跟他共度难关,这可能就是我们说的亲情吧!在南京学习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学员大姐在分享她的学后感受的时候,留下了忏悔的眼泪,因为父亲去世的时候她为了赚钱没有陪父亲走完最后的人生路,扪心自问,我们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但据报道,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有近50%的显示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把!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地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不要让自己的一生留下太多的败笔!

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这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懂得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只是一味的责怪他人,本学期因为接管了一个各方面都表现不好的班级,内心有许多的怨气,抱怨因为他是主任,所以把学习好的学生都拉到他们班了,以权谋私,挺抵触他的,学生成绩越不好,成绩不好,对他的偏见越来越大,但随着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无知与幼稚,我觉得这是学校对我能力的肯定与相信,不应该遇到问题就指责别人,应该找找自己的不足和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这才是明智之举。

三、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老子认为,天下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不是“言教”,而是教者自己要以身作则或者加上示范,这样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既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用事实来教育人。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我对生活中细微之处更加留心了,改掉了以往我行我素的性格,也从身边的一些实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记得刚来海天不久,生了一场大病,头晕目眩的,最后还到了市医院打点滴,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看到我姐姐居然躺在地板上缩成一团,为了照顾我,一夜没有睡好。我觉得就是她的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时时刻刻在提醒我要做个无愧于人民的教师。

这次南京之行,真的受益匪浅。

 

                                                                                                                             吴钟耀

 

 最真实的感悟

去南京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给我的震撼非常大。一群本来属于陌生的人群在一起竟然没有隔阂,没有戒心,有的只是帮助和温馨。我想把我在南京时自发写给先生的一封信和大家一起分享,因为这才是我内心情感最真实的流露。

 亲爱的250

 昨晚你给我打电话时,我能感受到你情绪的低落,你说:“你明天就回来吧”。我在电话这头沉默了好久,原谅我在你需要的时候却不在身边陪你。

头一天来这里学习一看课程表,大部分的光碟都是我在学校已经看过的,心中还有些失望,后来坚持学了三天,才体会到了“学而时习之”的快乐,原来碟不再于看得多,而在于悟,有感悟才会增长智慧。再次听刘芳老师的讲座时,我才牢牢记住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的含义。刘芳老师作为一个强企的总裁,回到家却能无怨无悔第相夫教子、孝敬长辈。相比之下,我以前做的是太不应该。每次我一回到家总是有很多的抱怨,曾经抱怨你太穷,长的又不好看;曾经抱怨你不能给我一个正常简单的婚礼仪式;曾经抱怨你没有给我一个稳定的“家”(我以前认为有房子了才叫家);也曾经抱怨你不会为我承担一点家务…

有太多的抱怨,太多的不成熟。记得你我初相识的时候,我给你讲过一碗毛豆的爱情故事吗?我曾经是多么勇敢的把纯洁的感情放在第一位,而后来,我却忘记了我们的初心,忘记了我们曾经的宝贵的誓言。“若衣食,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我现在终于可以做到这一点了,我穿来的皮鞋都是补过的,我的室友要帮我拿鞋去晒时说:“学梅,鞋该换了啊,穿着冷”。如果放在以前,我一定会羞愧难当,可能又会把你埋怨一番。但我当时很开心的告诉室友:“这双鞋是我老公给我买的,是我唯一的一双品牌鞋呢。还是意尔康的呢。”说这话的时候,我是挺自豪的,我没有感觉到我不如人。又有时又问我:“海南不是没有冬天吗?你是来这边买的棉袄吗?”我挺骄傲地说:“这是临来时同事给我的,知道这边冷,都主动把自己的棉袄贡献出来。”室友们都说:“瞧你多幸福,有一个好老公还有好同事”。你知道吗?我心里也真是这么想的。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因为自己在年少轻狂时,曾做过一些让妈妈伤心的事情,所以现在为了补偿我都很顺着妈妈。而你总是愿意和我一起承担这份孝心,每月雷打不动的给妈妈寄钱,你每次比我还积极,总是提醒我该寄钱了该打电话了;妈妈上周说要两千元,你二话不说连原因都没问一下就寄过去了。而我真的没有做到“事诸父,如事父”,上次过年时为给你妈妈寄1000元,我还跟你闹过别扭;为把笔记本送给你外甥我还跟你刀光剑影;你侄子过来你买了一些衣服,我还不住第唠叨。响起来真的惭愧,我怎么会是这样一个自私的人,在你面前,我实在是太渺小了。今年,给咱的两个妈寄多少钱,你说了算;以后该给侄子外甥花的,我也不再唠叨阻拦了。因为现在突然明白了:是你的亲人们成就了一个现在的你,我应该去感激他们才对,他们跟我的亲人没有任何的分别,都是成就我们家庭的人,也都是我们至亲至爱的人啊。

刚才有个学生发信息问我:“老师,你在哪里感受如何啊?”我回了8个字:没有小我,只有大爱。我想这应该是在居美馨的每一个学员都能够感受到的,刚开始看到一位在厨房工作的阿姨,气质很高贵,我心里还在纳闷:这里的厨房员工的气质都这么好啊!后来才听说,其实哪些工作人员都是义工,都是自费从各个省过来没有任何报酬的服务。“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我们这个社会的仁者真的是太少了。尤其是看到现在的孩子们,没有孝心,没有勤奋毅力,没有追求目标,只有自私享受,贪图安逸。老公,你有没有担忧过我们的孩子将来也会生活在这样一个群体中,那该怎么办啊?“凡是人,皆须爱”,“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田秀英大姐的演讲给了我无尽的感动的力量。她是一个多么不幸的人啊,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却坚强地与命运抗争,倾尽所有去帮助别人,那份大爱是多少大学生、博士生都无法去比拟的啊。我可能永远都无法做到拥有这种胸怀,但我喜欢我从事的这份工作,我可以去帮助孩子们引导他们走正确的人生道路。我尽力做好这份本职的工作,不违背一位教师的良心道德,我觉得我也会体会到一种无私的快乐。老公。其实你也是一个不失本性的人,你每次看到我的学生有困难,总是不计个人得失的去帮助他们。这就是圣贤之心啊。我也要和你有一样的贤心,所以,老公。以后因为处理学生的事我晚回家几分钟,请不要发脾气好吗?因为每次周六周五要赶着学习弟子规,而不能给你做一顿好饭时不要生气好吗?因为我想要有一份担当时,请不要生气好吗?“圣与贤,可训致”。我多么希望你也能聆听一下圣贤的教诲,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共同进步,我想我们的日子会过得更加的踏实美满。六方老师曾说过一句话:“改变一个女人,就可以改变一个民族”。老公,只要有你的支持和帮助,我可以很骄傲地告诉你:改变一个女教师,就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你的CCP

                                                                                                            20101219

                                                                                                                 刘学梅

 

 

《弟子规》——孩子心灵成长的家园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没有深入学习,不知其深浅,我是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越学越觉得自己的浅薄,慢慢地发现贪大不精。此时,我明白了“一门深入。长期熏修”的真正道理,也坚定了我用《弟子规》去规范孩子与我的行为,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现在的孩子,迷茫、无聊、空虚,没有目标。孩子的心灵没有寄托,没有寄托的心灵是不可能安稳和充实。为孩子找一个心灵的家园,让孩子的心有一份寄托,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而构建什么样的心灵家园,给孩子和自己的心灵浇什么样的养分,就一一摆在我们的面前。中华传统文化是最好的机床和养分,而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孝”,夫孝德之本。“孝”是德育的“根本”,构建孩子心灵的家园,应以“孝”的培育为本?让孩子的心灵归附在“孝”上,在“孝”的家园里健康成长。

一、在孩子中推展《弟子规》和《孝经》。中华传统文化育德本中,《弟子规》和孝经》是孩子养正的最好读本。孩子学《弟子规》时,要一门专入地去修习。从背诵、抄写、讲解、力行、分享这几步去专心学习,诚心念,常说善恶只是一念之差,养成善念,在做悖之事时,这些善念就会提醒你,使你时时警惕自己不去做坏事,长此以往,善行多了,恶行少了,心灵就干净了。《资治通鉴》里有一句话“行有不止,乃成君子。”长期去学习《弟子规》,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力行,力行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倾听别人的分享,找出自己的差距,努里向别人看齐。让我们的心灵家园拥有更多健康、积极的精神。

二、学习《弟子规》要放宽心量,这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心态。心怀诚敬心和感恩心,心量放宽了,才能容下《弟子规》的一切。不要还没有打开《弟子规》,没有了解和深入体会《弟子规》就带着分别心去对待《弟子规》怀疑它,带着有色的眼光去评判它,你怎么能深入体会和感悟到它其中的精华,又怎能分辨出其中的?可见,心态很重要,把心态方正,不偏不倚,认真学习,心有怀疑,随时记录,找名人名师求解,以求得到正确的意义,真正学好学透,用心去感悟,才能找到其中的精华,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才能真正地学好《弟子规》,并用之以孩子的德育中去。

三、推展《弟子规》时,要能克服障碍,坚持正确的事情。有时,我在推行《弟子规》时会听到家长怀疑的声音,说“《弟子规》是不是太呆板了,把我的孩子都教儒腐了,孩子没有个性了,哪来的创造力,整个人的竞争意识都没了,将来在社会上怎么生存?”等等疑问,其实,所有的这些疑问只是家长没有深入了解《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深入学习《弟子规》,你就不会有这些疑问了。其实,《弟子规》就是一部行经,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别无他意,比如说: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就是在培养孩子待人接物的习惯,比如说:丧三年,常悲咽。“这是在培养孩子的恭敬心和感恩心,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心培养,先人虽然不在,但我们应缅怀先人的恩德。你连祖先都不感念,你说你有爱心,那不是骗人的吗?所以说,没有领悟其真谛和精髓,那就先学,再有取舍不迟。《弟子规》不是把孩子的个性没有了,而是把孩子的个性加以整饰,然后孩子不那么贪心,不那么情绪化,不那么傲慢了。而是懂得格物,致知,有诚意,正心,修身,家齐,进而天下平,这种内涵的个性比张扬个性好的多,孩子以后的成就就要大得多。

四、抓住《弟子规》中的核心”孝心“,对孩子进行教育,打开孩子的孝心,一切的善心都打开了。一个人不“孝顺”自己的亲人而“孝顺”别人,那是不可能的,试想一下,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你还能说自己有爱心,那不是自欺欺人吗?孝心一开,感恩心,恭敬心就开,感恩心一开爱心就开了,爱心一开,仁义道德都能得到践行。并念念想着去利益别人,把爱不断地传递下去。

五、让《弟子规》成为孩子的心灵家园,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家园里熏陶我们的德行,成就我们幸福美满人生。  

 

本学期开学初,县教育局要求全县师生共同学习《弟子规》,我在指导同学们朗读、背诵的过程中,自己也努力学习,感到收获很大,体会到教育局开展这次学习活动意义重大,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呼唤道德的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反复诵读那质朴的古训,不禁使人心胸豁然开朗,在潜移默化中,似乎拉近了自己与圣贤的距离。
  
  在系统的看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后,我对其深远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深深认识到《弟子规》在当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时尚的读物。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好的老师,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规范我们做人的准则,指明我们做人的方向。
  
  《弟子规》这本书,它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教诲人们首先要有孝顺长辈的心,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只有一个人的品德上进了,才能做好人,而我们学习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养。
  
  学习《弟子规》使我最难忘的句子是“凡是人,皆友爱。天地覆,地同载”。它传递了孔子的“泛爱众”,朗朗上口,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蓝天之下,大地之上,对所有的人都应该爱,所有的人也都需要爱。在表达上“凡是人,皆友爱。天地覆,地同载”比“四海之内皆兄弟”还有气度,令人感到胸襟博大,时至今日它仍然有现实意义。作家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人只有懂得爱,懂得感激,懂得体贴,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懂得谦让,世界上才不会有空虚和孤独。爱在哪里?爱在一个淡淡的微笑里;爱在一个已经被家人传递了许多次的苹果里;爱在一床暖暖的被子里、、、爱是生活的主旋律。都说父母的爱比山高,似海深。在亲情的世界里,雨滴会变成咖啡,种子会开出玫瑰,清泉会酿成美酒,眼泪会闪出微笑、、、、、、。
  
  《弟子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处事,如何分寸有度的接物,它会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冲向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学会做人的道理。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尤其是在孝敬父母方面还要好好努力。去年我的爸爸患直肠癌,需要我的帮助和照顾,我却借口工作忙,单位不准假。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应该。父母对我那么好,我有什么理由让他们在需要我的时候使他们失望呢?我也生过病,他们是那样的细心照料,无微不至,而我呢?既缺乏细心,又缺乏耐心。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是一本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学规、学则的形式,三言成语的体例,浓缩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知识的教育范本。其通俗易懂“便于诵读讲解而皆切于实际”,不论从工作到生活,还是从做事到做人,廖廖1080个字,就把人类社会所提倡的、反对的,遵道的、违德的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内涵丰富。《弟子规》本身就是“道”是“德”。所以要牢记《弟子规》,并用它来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反省自己,做到敦伦尽分。大量的事实证明,能按《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己言行的人,绝对在家庭中是一个好儿女、好夫妇、好父母、好兄弟姐妹,在单位是一个好员工、好同事、好朋友、好领导,在社会上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圣贤之人。
  
  《弟子规》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一种道德品质的规范;同时也是一个让大家去身体力行、自我管理的行为规范。它不是拿来要求他人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践行来引导、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社会风气,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家园、和谐社会的目的。
  
  我学习《弟子规》深刻领悟到以下四点:1、做人要懂得感恩;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3、为人要谦虚;4、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长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并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圣贤的教诲吧,从尽人伦之本分做起,做一个好儿女,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妻子,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母亲,一个好员工,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愿与大家共勉,在教书育人这个事业中,严格要求自己,怀着感恩与恭敬之心来待人接物,谦卑待人,身体力行,勤奋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为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