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济南——曾巩祠与铁公祠

标签:
济南旅游杂谈 |
分类: 走过的地方 |

于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任齐州知州(今济南),他推行新法,惩治恶霸,减轻徭役,改革教育,终使齐州出现了“市粟易求仓廪实,邑犹无警里闾安”的升平景象。

他主持修筑堤坝、疏浚水道、开挖新渠、修建北水门,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北的水患灾害。

曾巩热爱济南的湖光山色,为大明湖修了长堤,名为百花堤,建了北渚亭,还在城内修桥铺路,极受齐州人民爱戴,在他调离齐州时,百姓拥上街头拉起吊桥,关闭城门以挽留。曾巩走后,百姓仍不忘记,择址建祠以纪念。

曾巩(1019~1083),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北宋嘉佑年间进士,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官至中书舍人。

熙宁五年至六年(1072~1073年)任齐州知州。在职期间,他推行新法,惩治恶霸,减轻徭役,改革教育,使齐州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升平景象。

他主持修筑堤坝、疏浚水道、开挖新渠、修建北水门,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北的水患灾害。

曾巩热爱济南的湖光山色,在大明湖修建了亭台桥堤,并均有题咏,极受齐州人民爱戴,在他调离齐州时,百姓拥上街头拉起吊桥,关闭城门以挽留。

曾巩走后,百姓仍不忘记,择址建祠以纪念。

曾巩自幼聪颖好学,深得欧阳修赏识,并师事欧阳修。他精通经史,学养深厚。王安石有“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句盛赞曾巩。著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40卷、《元丰类稿外集》10卷。

铁公祠坐落在大明湖北岸西端,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是为纪念明代兵部尚书、山东参政铁铉而建。

明建文帝时,燕王朱棣南下夺权,攻至济南,铁铉率军民坚守,屡挫燕王。朱棣攻下南京,自立为帝后,铁铉终因兵微将寡,被俘牺牲。

后人敬其英烈,立祠祀之。铁公祠是一民族式庭院,占地6000余平方米,由曲廊、三间祠堂和一座“湖山一览楼”组成。

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其中小沧浪亭更是独具秀色。

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镶嵌在铁公祠西侧“听荷”园门内墙上。

刘鹗《老残游记》中曾写道,在铁公祠前看大明湖,可见千佛山之倒影。但近几十年来,由于空气和湖水受到污染,这一奇景一直没有再现。

直到最近两年,经过市政府坚持不懈地治理大气、湖水污染,佛山倒影才又得以重现。游人如果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游览大明湖,偶尔能欣赏到这一奇观。


前一篇:大济南——汇波楼与北极阁
后一篇:大济南——父子书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