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行之二十四——武侯墓楹联

标签:
汉中行旅游 |
分类: 汉中行 |
墓园内现遗留各时代碑石多块,匾额34块,对联29幅,三国故事壁画100余幅,碑石匾联内容多为赞颂诸葛武侯之词。各时代的钟鼎炉磬10余件。并有武侯遗文本刻条幅48块。遗存文物,既是历史的见证,又增添了游览内容。

诸葛亮(公元181年一公元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人。
东汉末,诸葛亮隐居南阳郡,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并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便亲自前往隆中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刘备向诸葛亮询问重振天下之策,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

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刘备据其谋略联吴抗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占领荆,益,建立了蜀汉政权。曹丕代汉后,他帮助刘备称帝,任丞相。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他决定。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传说他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有利于山地运输。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