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守望者
守望者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373
  • 关注人气:7,4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冠军于洋不过也是“临时工”

(2012-08-02 09:40:59)
标签:

羽毛球

让球

于洋

临时工

体育

分类: 体育·球评·谈兵

 奥运赛场,羽毛球假球案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观众怒了,裁判蒙了,舆论炸了;等世界羽联纪律委员取消选手比赛资格的处罚出来以后,中国队傻了,算盘空了,丢人到家了;而对于世界冠军于洋王晓理来说,她们会突然发现:自己也成“临时工”了。

 一枚金牌意味着什么,相信很多中国人都再明白不过了:高额奖金、鲜花掌声、商业代言、社会地位;而一旦得不到金牌意味着什么,周洋的父母曾经体会到、吴景彪的父母也正体会着。当然,对于有理想有抱负的运动员来说,金牌除了这些还意味着心中的梦想。如今梦碎了、梦想破灭了,最辛酸的自然是于洋这样的世界冠军。告别羽坛的话语,正是最痛苦的心声。只是她们不会想到,在自己最煎熬的时候还会被自己人捅上一刀。

 一样的猫腻,不一样的反应。和韩国印尼反应强烈、积极上诉不同,我们的代表团显得非常具有“大国气度”,一边表示充分尊重结果,一边忙着赶紧寻找替罪羊。一纸声明,再次暴露了中国人的本色。声明里写道:“于洋、王晓理赛场上的这种行为,违背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体育公平竞争的精神,中国代表团对此感到痛心,并坚决反对、严厉批评这种行为。中国奥委会历来反对任何人、任何队伍、任何形式的违反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的做法。”说实话,见过不要脸的,但是不要脸到这种程度的实在不多。

 在高层看来,一个于洋,不过是一个临时工。我们的世界冠军有的是,一个于洋倒下去,一万个于洋也会站起来。牺牲一个于洋,保全泱泱大国的名声,这笔买卖很划算。按照他们的逻辑,激起众怒的假球案在场打球的是于洋王晓理,处罚一下她们作为交代就行了。至于谁的指示、谁做出的决定,就不能再往下挖了。甚至在某些人看来,过去羽毛球让球、打假球的案例数不胜数,李永波教练甚至还曾得意洋洋地说这是“实力的体现”,这次之所以引发这么大负面效应,关键在于韩国人不配合和自己的表演太拙劣——其潜台词仍是“不算大事”。在举国体制的环境里,在唯金牌论的论调下,一切的阴谋诡计都是那样冠冕堂皇、正大光明。

 对“临时工”这一处理模式,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中国社会乱象种种,哪里都有临时工:掌掴菜农的城管是临时工,撞人逃逸的警察是临时工,就连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中华脊梁奖”也是临时工挺起来的,这一次的假球事件自然也会把罪过推到临时工身上。世界冠军?对不起,你们不过也是临时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