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场上打出的一些球简直不可思议——除了他没有其他人能够掌握。有时候连我都大惑不解地自问:‘他是如何做到的?’”这是费德勒曾经的教练托尼罗切说过的话。那么看过瑞士人美网首秀之后,或许他将会再一次重复自己的困惑。
我相信,有这样困惑的人绝不仅仅罗切一个人,我们可以问问07年迪拜赛的布拉希亚利,或者可以问问09年美网的德约科维奇:当费德勒迷上胯下击球,对于他们能够做的的确不多。就像今天的阿根廷人达布尔那样,惊讶、错愕、赞叹,然后由衷地鼓掌。
我至今犹在怀疑,当年的托尼罗切之所以接受费德勒的邀请,最大的原因不是为了让自己的执教履历增加光彩的一笔,而仅仅是想最近距离地欣赏这位网坛天王美妙的击球。没有对这位网坛名宿任何不敬的意思,但是看看巅峰期的费德勒,教练对他来说更多地像是一个摆设。甚至于,《体育画报》还曾在2005年半搞笑地授予了费德勒“年度最佳教练”奖。不断地取得胜利、不断地打出美妙击球,当时的费德勒堪称完美,谁又能教给他什么东西呢?
当然,不容辩驳的是,相比自己的巅峰岁月,费德勒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网坛怪兽。在过去的三年,他输掉了很多或伟大或普通的比赛,输给了很多或一流或三流的选手。退下神坛、告别世界第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能打出最漂亮的击球。事实证明,即便是被诸多砖家认为江河日下的他依然能够在澳网完美登顶,在美网首日就提前预定本届赛事的最佳击球。费德勒或许已经不再完美,但是他的击球依然是最赏心悦目的;费德勒或许已经不再不可战胜,但是他的存在依然是网坛一座不可超越的高峰。
一次胯下击球,一次完美表演,对于现场的球迷们来说已经心满意足。2010年的美网,灰姑娘奥丁开幕,罗杰王子压轴。相比于白天的鼓噪乏味,费德勒终于在最后让人们体会到了网球的美好。这就是过去这些年他一直在做的事情,这就是属于费德勒自己的魔力——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他如此与众不同。桑普拉斯曾经说说,仅仅是坐在沙发上看他打球,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对于电视机前的我们来说,又何尝是不是如此呢?当然,我还是希望今年的上海大师赛,能够去现场欣赏罗杰的精彩表演。
对于达布尔的比赛,很多人都在感慨费德勒原本应该只让对手拿到五局的。甚至因为一再挥霍大把的破发点,让解说本场比赛的吴老湿耸人听闻地得出“费德勒前景不妙”的论断。可是,如果连比赛和表演都不能区分的人,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去与之辩驳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