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日谋杀》:我们都是宿命的玩偶

(2009-07-19 14:39:26)
标签:

夏日谋杀

宿命

救火车

玩偶

艾莲娜

法国

文化

分类: 诗词·读书·附庸风雅

             《夏日谋杀》:我们都是宿命的玩偶

    一个故事看到最后,总会产生一些失落感。今天中午翻完《夏日谋杀》的最后一页,想着救火车和艾莲娜迷惘而痛苦的人生结局,心中若有所失。我们都是宿命的玩偶,无力抵抗,无处可逃。

    坦率地说,对于法国小说我有着很痛苦的阅读经历,《巴黎圣母院》《红与黑》曾一次次让我产生放弃的念头。其实不仅仅是法国小说,一切外文小说都有这样的弊端,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文字风格的不同,经过翻译之后的外国小说或者味同嚼蜡,或者晦涩难懂。但是这次阅读《夏日谋杀》却完全没有这样的困扰,语言的流畅和精致,带给我不同以往的阅读快感。这要感谢作者雅普瑞索,更要感谢译者宋冬深先生。写一本好小说很难,将一本小说翻译好更难。

    一本好书,首先要让人产生阅读快感。或以情节取胜,带来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或以“魂魄”取胜,带来心惊肉跳的阅读快感。前者易于流俗,迅速成长成畅销新锐,后者陈酒弥香,细水常流为常销老将。很显然,《夏日谋杀》兼而有之。一个女人为了复仇嫁给一个男人,然后真正的爱上了他;这个男人知道她的种种不好,却愿意陷进她设计的陷阱;她的计划成功了,杀死的却是无辜的人;他为她杀了人,也最终失去了她。这样的一个故事,在悬念和误解中交叉进行,通过各个角色以各自的角度陈述,再以一个法庭审判过程的结构最终完成,读者既作为法官也作为陪审员,本身就是一个很奇妙的阅读体验。而始终贯穿于这些构思精巧的情节和结构的,还有本书的魂魄:宿命的不可抵抗性。

    用悲剧的方法来书写悲剧很容易陷入沉重之中,并且使文章变得晦涩难懂;用喜剧的方法来书写喜剧很容易陷入肤浅当中,失去原本想要表达出的意义。而用喜剧的方法来书写悲剧,往往能够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夏日谋杀》的成功在于它用轻快地语言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等我们习惯了“他车开得飞快,人傻得没边”这样幽默的叙述方式之后,却迎来主人公一个疯掉一个要死掉的结局,其中“快乐并悲伤着”的滋味,只有读过小说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书中的女主角艾莲娜,让我想起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一部法国电影《巴黎野玫瑰》中的贝蒂,两个同样固执的女人,有着同样悲惨的命运。她们一样的性感,一样的不羁,一样的不被世俗所容。命运作弄着她们,她们反抗着命运。可无论是贝蒂地支持男友出书找工作生孩子,还是艾莲娜的设计圈套密谋复仇,等待着她们的都是同样的伤害:贝蒂疯了,爱人无奈杀死了她;艾莲娜疯了,爱人为她赔上了性命。她们抗争了命运,又输给了命运。

    有这样一个说法:性格造成的悲剧与偶然事件造成的悲剧相比,其感染力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效果。对照《夏日谋杀》讲述的故事,更觉得有道理。如果爱娃布劳恩没有遇到那三个混蛋,艾莲娜如果没有执着于找回曾经的童年,救火车如果没有杀死那两个无辜的人,他们的命运不会如此的悲惨;可一切就是宿命,他们无法抵抗,也无处可逃。

    没有人能体会艾莲娜发现真相后内心的痛楚,也许失忆是对她最好的慰藉;也没有人能了解救火车在医院和她告别时的悲伤,“她横坐在床上,已经忘了我的存在,在自言自语,要么就是在跟放在她漆上的玩具熊说话。”当一切误解终成残酷的现实,当一场悲剧拉上最后的序幕,我们也只能随着猜火车一样感叹:哎,当年那架破手摇琴要是卖掉了该多好,也就不会发生现在的这些事情。

    人生没有如果,这是所有人的宿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