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我的渣打马拉松(一)
(2009-02-12 13:17:12)
标签:
备战马拉松体育文化杂谈健康休闲生活 |
分类: 马拉松纪事 |
该写写渣打马拉松了。再不写,像向前这等催命鬼会等的不耐烦的,杀我的心都有。
11日中午,向前的催命短信终于到了:“立春多久啦,这渣儿咋老也不掉下来呢?别说你忙,先贴几个字。不然还以为你出意外了呢。”
每次跑完马拉松,就欠下自己一笔债。不写,总觉得对不起刚竭尽全力跑完的42公里,也对不起那些翘首以盼的跑友们呀。
关于香港渣打马拉松,我想说的很多,一次说完有点难。今天先把决战前夜的情况简单交代一下。算是第一只靴子吧。
将要进行的渣打是我的第五次全程马拉松,有了四次成功的经验,我也算是老马识途了。
第一次,2007年北京马拉松,我用“双规”自己极端做法——事先向所有亲朋宣布,四小时之内,我一定要出现在奥体中心内。创造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奇迹;
第二次,2007年杭州马拉松,半个月后,我再次出征,结结实实地用我的双脚,拥抱了杭州的西湖一把,将自己刚刚创造的成绩,提前了3分钟;
第三次,2008年郑开马拉松,我将每5公里的计划时间写在一张卡片上,然后按计划实施,跑出了3小时39分的最好成绩。郑州马拉松的一条直路成了许多跑友们创造最好成绩的福地;
第四次,2008年北京马拉松,这次从天安门广场出发,我与大蟑螂并肩了30多公里,最后的成绩比郑州慢3分钟;比杭州快5分钟。
这次呢?比赛的前一天晚上,与老庄商定对策。我的原则非常简单,来香港跑马拉松,跑是次要的,玩是主要的。只设一条底线:4小时以内。
如果要完成这个计划,只需要将速度控制在每公里5分30秒就行。难度不大。
但应该考虑的不利因素非常多,老庄刚刚大病初愈是一;我最近没有系统训练是二;香港天气潮热是三,上下坡多隧道多是四。
不到10点就上床睡下,很快就进入状态,头脑中一片混沌。趁最后的一点意识还在,想想还有什么没有准备好:衣服(这次因为是在跑吧报的名,所以穿跑吧的战袍)、鞋、照相机、GPS手表……还有明天早上的早点。
隐隐约约我听到老庄的鼾声渐起……
一夜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