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体育”的区别
(2008-08-30 00:18:51)
标签:
备战马拉松休闲生活杂谈教育体育 |
分类: 马拉松纪事 |
奥运会大幕落下,中国的观众们怅然若失。像是看完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人们心情难以平复。
除了为各国的运动员们喝彩,除了为中国队的奖牌激动,我还学到了许多东西。
有些概念过去很少琢磨,比如:“运动”和“体育”有什么区别?
将这两个词混为一谈是非常自然的,因为过去,不论是“运动”还是“体育”都很少在人们的关注中。
让我们关注一下吧。
运动:sports; athletics; exercise;
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前者的含义比较单纯,一般指身体活动本身。“athletics”在英国更明确的指田径运动。
而后者的含义就复杂的多,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简称为“体育”。
说体育的含义复杂,是因为这个词是逐渐被世界各国认识的,年代相差几百年。最先的雏形出现在古希腊, 18世纪末德国正式将一些身体活动规范化,提出“体育”的概念,很快便传播于欧美。
体育让人们有了公平竞争的概念,有了身心健康的内容。
身体锻炼,不仅仅作用在身体上,更重要的是它同时改变了人们的品质。
熟悉规则、尊重对手、相互协作、服从判决。
如果只有运动,没有体育,会是什么结果?大军阀韩复渠曾扬言要给篮球场上的每位运动员发一个球:“这么多人抢一个球,太不像话了。”
体育让人们有了同场竞技可能性。奥运会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举行的。
于是,我们才看到了一个如此精彩的“大PATER”。
体育包含了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
举例说明,过去我经常爬山只能说是喜欢运动,而现在参加马拉松比赛就成了热爱体育运动。
为了热爱马拉松这项最奥林匹克化的运动,我们正积极备战,跑友们每天谈论的是“LSD”,是“间歇跑”,是“35公里鬼门关”,围绕着一个相同的规则相互交流的过程,这就是“体育”。如果没有在这些的氛围中的相互教育,如果没有逐渐养成的对马拉松运动高度的认同感,让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自觉自愿地去参加42公里的自我折磨的这个所谓运动项目(在很多人看来,马拉松是项不人道的项目),那是不堪设想的。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在锻炼我们身体的同时,我们的心灵也得到无限的升华。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了金牌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体育大国。目前中国体育的最大的任务就是让更多的人关闭电视机,走出去运动起来,热爱他们在电视机里曾热爱过的运动项目。
加油吧,我们的跑友们。
因为明天有事,不能参加IRun俱乐部的周六活动了。今天提前锻炼了,自己到玉渊潭公园跑了一个半程,用时1小时5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