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录片《世界著名大学》

(2008-07-17 05:34:56)
标签:

名校

校园

分类: reading

这几天一直在看一部百集纪录片《世界著名大学》,目前才看了美国的哈佛、康奈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麻省理工学院。打算继续看下去。

看这部纪录片是很享受的。晚上自习回来,打开电脑,放纪录片。看记录片的时候我会斜靠着大笨熊“不二”,把半个西瓜抱到胸前,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挖着吃。这部记录片带给我的除了享受和放松以外,更多的是启迪和思考。美丽的校园深深吸引我,让我坚定了去那边念MBA决心,我一定要亲身感受名校的气质。

美丽的青春年华,应该在美丽的校园中度过,应该陶醉在知识的海洋里,应该有很强烈的自觉的求知欲望,应该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和激情,应该怀着感恩和谦虚的心态向所有优秀的人学习,应该和美丽的人一起度过最美丽的青春年华,应该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掌握自己的未来。——这是名校教给我的最深切的感触。

这部纪录片告诉我大学应该是怎么过的。如果我早点看到这部纪录片,我已经逝去的三年时光一定会不一样。现在才看到这部纪录片也不算太晚吧,毕竟我的青春还在,呵呵:)

下面摘录几段纪录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文字: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给大一的学生安排了核心课程,只有通过核心课程的学生才可以升上二年级,才可以选专业。在这些核心课程中,有一门音乐课。这门课主要讲的是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以来最著名的五首乐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幻想交响曲》、《春之祭》、《弥赛亚》和《奥菲欧》。哈佛音乐学院的教授是这么诠释这门音乐课的:“它告诉学生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的五首著名曲目,还告诉学生音乐在文化中的重要意义,音乐是要人去做的,而不是刻在CD上的,音乐是人创造出的声音,让其他人得到享受。这门课有两个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我能够生活在有音乐的星球上非常幸运,我可以使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这门课隐藏的一个目的;表明上的目的是教大家学习音乐,但真正教的却是帮我们认识自己。”

这位教授还说道:“我觉得哈佛所有的人都是对一切感兴趣又令人感兴趣的人。这也使我成为一名很优秀的老师和很优秀的学者,因为我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和极其出色的同事。”

康奈尔大学

一次毕业典礼上,校长问:“什么是康奈尔?”一名学生回答:“剥夺四年睡眠的试验。”而当学生问校长假设他自己重返大学时光,在学习、爱情、睡眠中只能选择两样时,这位校长竟然风趣地说:“选学习,选两次。”

麻省理工学院(MIT)

MIT这所理工科气息极浓的大学公开支持学生搞恶作剧。MIT某大楼墙上刻有一行字“为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及把科学应用于工业而建”。一天一个学生半夜来到这里,在原来刻的字上盖上了自己用泡沫刻的字,刻好的字被完美地固定在墙上,虽然不是直接刻在墙上的,但根本看不出来,上面写着“MIT,为科学、娱乐和校园恶作剧而建”。那些字在上面放了好几天都没有人注意到。后来被发现了,有人就上去把它拆下来,在上面他们发现有一张操作指南,标明了怎样正确拆卸才能保证不伤害原有建筑。这就是恶作剧的精华所在,没有人受伤害,绝对匿名,非常巧妙。

……

曾经有人说我有点幼稚,看什么东西都只看到太过完美的一面,比如这些名校,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是精英,不可能每个学生都那么优秀。我承认每个名校都会有所谓的“差生”。在一个朋友的blog上看到一段很精辟的话,阐述了为什么名校比非名校强很多,但也跟非名校一样有“差生”的原因。这段话是这么说的:“这只是学校的差距,是集体对集体的胜利,而非个人。就如美国人均GDP高出中国几十倍,但也架不住中国的富豪们挥金如土,纽约布鲁克林区的黑人们捡拾地上的烟头解闷。” 无论如何,卓越永远是名校的主流,我为什么要偏离主流去看那些强势集体中的弱者呢?所以,名校在我心中永远是名校,我向往名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