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EMC推广遇尴尬

(2007-09-13 17:54:10)
标签:

知识/探索

节能

减排

合同能源管理

分类: Energy Saving 我的工作
 
EMC推广遇尴尬
2007-09-06 07:50:00 作者: 来源:

  核心提示

  EMC,即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也即节能服务公司。这种公司形态代表了一种新的节能路径:引入第三方市场主体,进行合同能源管理。目前,这一模式在欧美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在日韩也收效良好,不仅调动了企业节能积极性,还带来了一个繁荣的节能产业。

  零成本搞节能,企业却不欢迎

  由EMC对企业进行能源评估、设备添置改造,企业无需出资购置节能设备,却可以在合同期内享有部分节能效益,合同期满,设备归企业无偿所有,此后产生的节能效益全部由企业享受。对企业来说,这是零成本、零风险、有效益,这样的好事,应该大受企业欢迎才是。但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济南市唯一的EMC——天成节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2005年,夏清明离开市经委,放弃了“铁饭碗”,投身于自己看来“遍地是黄金”却少有企业青睐的节能市场。但是近两年过去了,却迟迟不见有企业行动。“没钱也能搞节能,为什么企业还不欢迎?”夏清明不由向记者抱怨。
  一入商海,渐知艰辛。“好事不见得好办!”夏清明告诉记者,EMC会直接触及企业相关设备采购的部门、车间或是个人的利益,“进企业太难了”。有时候眼看就要谈妥的协议,企业一句“不做了”,所有的努力都付诸流水。
  去年,夏清明曾与一所高校协商建设节约型校园,据估算,通过对水、电、热的综合管理,年可为该高校降低支出500万元以上。夏清明对此投注了极大的热情,“如果能做成,对目前普遍负债累累的高校或能有所帮助。”但由于种种原因,双方只能放弃了这一计划。

  节能市场仍需“预热”

  其实,对于山东,EMC并不是新事物了。早在1997年,我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共同实施“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旨在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入中国并加以推广,项目一期支持成立的3个示范性EMC,山东就占其一。
  据当时国家扶持成立的山东嘉豪节能工程有限公司介绍,10年间,公司已在80多家单位实施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效益7.9亿元。
  作为山东省会,济南比其他城市更多了地利之便,但10年过去了,这家公司并没有能够将济南的节能市场引向繁荣,就全省而言,节能市场也远未预热。为什么?
  10年前,人们对节能降耗的认识远不如今天。尽管国家引进了EMC这种成熟的模式,但具体这种模式如何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如何具体操作,又有什么障碍要清除,大家都不清楚。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对这一缺乏了解的新概念本能的产生抵触。在目前统计出的3个试点省份开展的项目中,也并非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节能项目。
  至于市场自生的EMC,从京沪等大城市看,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是什么阻碍了EMC的发展?
  “EMC面临很多实际的不利因素。”夏清明说,由于EMC对设备的处理方式类似于融资租赁,在国外多按营业税征收税款。在我国,市场自生的
  EMC却几乎不可能达到国家对融资租赁企业的门槛,只能按卖设备征收17%的增值税。EMC收回投资、获取收益本来就具有周期性、阶段性和滞后性,这样在投资的同时还要承担较重的税赋,无形中增加了运营的成本和风险。
  另外,由于金融市场发育的不完善,使我国EMC很难获得信贷支持。而节能设备一般投入较大,完全依靠自有资金维持非常困难。市节能办副主任吴长中告诉记者,韩国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做法:韩国能源管理公团作为一个国家性的组织,负责审查成员EMC的项目,银行根据项目风险核定贷款利率,发放国家委托贷款(专用于节能),但普遍低于一般企业贷款利率。这样,企业和EMC为了效益分成,都盯着设备节能运行,国家资金挪用的风险也大大降低,银行也能从中获得利息收益。

  需要更多的扶持和鼓励

  尽管真切的体会到目前现实存在的制约,夏清明依然说:“要是再早几年搞节能,就更好了!”
  对夏清明影响很深的有这样一件事:去年,他在英国逗留了一段时间。附近一个邻居老头问他是做什么的,夏清明告诉对方自己是搞节能的,老人马上就竖起了大拇指!第二天,老人就开着车过来邀请他去参观一个电厂的节能工艺。节能的责任感、荣誉感一下子就包围了夏清明。
  他说,在中国,即使不考虑税收、信贷等制约,由于企业诚信体系的不完善,EMC即使达成了协议、进行了能源评估、制定了节能方案、上了设备、见了效益,也有可能面临合同款回收的风险。
  记者了解到天成公司曾为济南一家企业做了一个项目,投了300万元的设备帮助企业节电,效果很好,但由于企业这两年比较困难,“好容易省点钱都给职工发工资了”,至今,只给了天成公司20万元。“我们慢慢要,至少设备还是我们的。”夏清明说,他还带着污水处理厂去给这家企业做过水的节能方案,“一天白白流走的水就有7000立方米!”“再投600万元,一年就能给这家企业节约500多万元!”但这600万元,夏清明却不敢轻易再投了。
  “我目前80%的精力都花在了风险控制上”,更多的都是靠“彼此的信任”来做项目。即使这样耗费心神,想想一些对EMC的感谢、尊重和认可的企业客户,想想自己能为济南经济的健康发展、环境的优美宜人做点实事,夏清明没有后悔。而且,在他创业的过程中,市经委等相关部门还给予了许多帮助和支持。
  但更多夏清明们的参与,却还需要更多的扶持和鼓励。据了解,很多节能设备供应商都对合同能源管理跃跃欲试,如果能打消他们的顾虑,使之参与到节能市场中来,节能技术和产品与企业间的距离将大大缩短,很有可能就此带动一个绿色、繁荣的节能产业。
  时不我待!其实,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多做一些探索,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政策的出台和层层下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