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分类: 吟歌 |
这些构件既起到受力和承重功用,又是体现建筑个性特点的重要装饰件,往往凸现着主人生活态度、追求。犹如妙龄女子的装扮,是一种刻意的含蓄,只有关系亲近或暗自仰慕之人,才会注意这极易忽略的局部。细节似袭袭暗香,不动声色之中传达主人欲言又止的不凡胸怀。
雀替,是厅堂正门前安置在梁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架的斜撑构件,作用是增加抗剪能力。雀替是所有古民居建筑构件中,最富艺术想象变化和装饰性的部件。在我眼中,雀替就是这些大隐于市幽深老宅的名片。穿过临街低调普通的店铺,过天井,仰头就碰到一对各异的雕花件,走近了,看清了,蓦地,那种雕像的表达就无声地抓住了你,不由得内心先揣摩这厅宅主人的一切来。
与其它屋架结构不同,雀替这种叫法,与实际功能和材质甚少联系,但却充满着诗意的遐想。入厅堂,迎门大柱上悬挂的一对木雕,或人物、或花草,表达的主题各有不同,有和合二仙、福禄双喜、双狮喜庆、善财进宝……总是寓意的一段心情,梦想的一种寄托。“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诗经》中的双飞燕早已成居屋的使者,只是在江南,先人更发挥着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浪漫,用充满喜意的燕雀来命名这种构件,借这振翅天空鸟儿,赋予平直之木头的诗意灵动。
做“包工头”久了,天天修老房子,对雀替也深深着迷,江南水乡建筑的雀替与徽派造型相比,具简练写意,刀法变化丰富的特点,只是“文革”中,几乎无一幸免被割去人物面部或头颅,而这几年,又屡屡被文物贩子盯上,成了古董市场上的奇货或现代装饰工程中的点缀。雀替,折翅。
曾接待过广东省一位高级领导,他十分感叹浙江人的文化积淀之深厚,对我说:浙江人多有文化啊,连一路过来路边看到的房子,几乎间间都是气派的三层楼房,每家屋顶上都用不锈钢做了三个球,如同顶着东方明珠。
望着这布满天空的一串串造型相同的不锈钢球,无语。
不锈钢的“雀替”,比木“雀替”飞得更高了,但我的心却沉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