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历史刀锋上舞蹈(上)

(2007-11-13 23:58:15)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地灵人杰

    一壶茶,一卷书,思想浸淫于历史长河。

  卸去多副行政担子后,总算可以挤一点时间读书了。很爱乌镇的史书,每一篇、每一页都会读出这个古镇的伟大与不凡,如同一件深埋于地下千年的青铜器,用心,每拂去一点尘土,就会露出一片惊叹不已的雍容和博大。

  (一)湮没逸才

  卢版《乌青镇志》的纸张已有些薄脆。在《人物》卷中读到了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劳乃宣(1843-1921),字季宣,号玉初,别署矩离,晚号韧叟,劳氏为青镇旧族,祖父寓居苏州时入籍乌镇。

  劳乃宣的名字之所以觉得眼熟,是因为我曾在鲁迅先生的《门外文谈》一文中,读到过有关他大名有趣的描述:

  劳乃宣和王照他两位都有简字,进步的很,可以照音写字了。民国初年,教育部要制字母,他们俩都是会员,劳先生派一位代表,王先生是亲列的,为了入声存废问题,曾和吴稚晕先生大战,战得吴先生肚子一凹,棉裤也落了下来。

  大先生以他一贯的笔法,让我读得哑然失笑。但从镇志走来的劳先生,却不仅是因为他是这个镇上历代辈出的几十位进士之一,而是在他身上,有着许多影响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不俗之举。

    如今,人们往往花时间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寻找出任何与之有渊源的名人,哪怕仅仅是这个人的一篇文章的提及,或是一次偶尔的驻足,都能令我们不惜浓重的笔墨和口水,用文化或名人的胶水,贴在“弘扬文化”的包装上。但历史有时也会患上健忘症,劳乃宣,这位做官与学问名声震当时的历史风云人物,却为众多家乡人所不熟,但他确是不凡之才,仅有一点就足以让后人惊叹:

  劳乃宣先后在上海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当了三个月的监督(相当于校长),后在杭州的求是大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当监督两年多,在1911年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总理(校长),查阅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校史,会发现这三个最著名大学校长任史上,都有着劳乃宣的名字。也即说,近百年前,我的这位乡人一人就曾先后做了中国三所名牌大学的校长。

  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在我们这个城市,在他走出去的乌镇,却很少有人提到他,不知是因为历史轻轻地疏忽了他,还是他轻轻地触痛了一段后人不愿提及的历史,可在劳乃宣政坛失意之后的诗作中,这位多年飘泊在外的老者,却把他所处镇的县城—桐乡放进了他诗赋中:

  南云望断故山苍,

  且荷犁锄倚太行。

  渔父笑人殊楚泽,

  居民爱我即桐乡。

  漫将食藿歌空谷,

  便拟搴薇步首阳。

  回顾觚棱天尺五,

  临歧惟有涕浪浪。

  ----《归耕釜麓出都感赋》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石佛的风骨
后一篇:祝福母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