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堡城之战的兵数和损失问题
(2013-03-17 04:54:31)
标签:
唐代哥舒翰石堡城军事 |
我在昨天一个微博里写道:“哥舒翰石堡之战被文人大肆吹捧,却是一次自损数万歼敌仅数百的惨胜。”
似乎有人对数据表示质疑。
有怀疑很正常,我个人就信奉怀疑一切。不过秉着有一份资料说一份事实的原则,我们还是先来罗列一下资料来源吧:
《旧唐书 列传第五十四》“八载,以朔方、河东群牧十万众委翰总统攻石堡城。”
《新唐书 列传第六十》“天宝八载,诏翰以朔方、河东群牧兵十万攻吐蕃石堡城。”
两唐书说法一致,都是投入十万兵力,当然估计也是互相抄的。
《旧唐书 列传五十三》
《新唐书
对于伤亡,旧唐书说法轻点,是“死者大半”,新唐书重点,“死亡略尽”。不过都是概说,非确数。假设以新旧唐书所记载的兵力“十万”为准,则死者当在5万以上。
《唐鉴》“八载,帝使哥舒翰攻石城堡,拔之。唐士卒死者数万。”
这里说法比较具体,为死者数万。与新旧唐书上的兵数以及死者大半的说法吻合。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上命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帅陇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兵,益以朔方、河东兵,凡六万三千,攻吐蕃石堡城。其城三面险绝,惟一径可上,吐蕃但以数百人守之,多贮粮食,积檑木及石,唐兵前后屡攻之,不能克。翰进攻数日不拔,召裨将高秀岩、张守瑜,欲斩之,二人请三日期可克;如期拔之,获吐蕃铁刃悉诺罗等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之言。”
这里写得最为具体:唐军的进攻兵力是63000人,与新旧唐书的“十万”相比,似乎更精确,但也可能是统计标准不同所致。
吐蕃守军记载为“数百人”。
双方损失,唐军为“唐士卒死者数万”,战果为“获吐蕃铁刃悉诺罗等四百人”。不妨理解为吐蕃数百守军全灭。附带说一句:高适在吹捧哥舒翰的诗中,有“俘囚驱面缚,长幼随癫毛”一句,虽所言不是很明确,亦可猜度到所谓俘虏年龄之参差不齐,甚至不排除混有非战斗人员——唐史料中俘虏包括平民妇孺,老实说也不算新鲜。
综上所述,石堡城之战的唐军兵力,在上述资料中记载为6万到10万。虽略有出入,但大致属于一个数量区间内,且可能是统计标准不同所致。
唐军的损失,全都指向“数万”量级(“大半”和“略尽”的说法,按十万兵力为标准,则指向5万以上。按六万为标准,则指向三万以上)。
而吐蕃的兵力及损失,都被限定在“数百”这个范围内。
至于王昱《石堡城遗址考察纪实》一文所谓“估计”吐蕃投入数千兵力的说法,除了他目视到堡垒遗址(具体指大小方台)的面积“可容纳数千军士”外,并未列出任何资料来源或合理的猜测依据。以阵地面积来推测兵力本属牵强。而且他似乎忘记了:有资料显示,哥舒翰攻占石堡城后,曾有过强化扩建。所谓“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吐蕃总杀却,更筑两重壕。”(唐代民谣) 换言之,他所看到的遗址,早非吐蕃防守时的旧物了。
相反,王昱自己提及729年唐军攻取石堡城,战果也不过是斩首400俘虏200,加在一起600。是否包括平民妇孺也难说。倒是从侧面印证《通鉴》记载防守规模为“数百守军”的说法有相当的现实可能。
结论:仅就笔者掌握的上述资料看,“哥舒翰石堡之战被文人大肆吹捧,却是一次自损数万歼敌仅数百的惨胜。” 并无不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