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崇拜

(2016-02-21 06:35:15)
标签:

崇拜

崇拜

      我的“莫忽略,股灾之年也能赚大钱”的博文,发表第三天不知为什么被新浪网选中,放在“猜你喜欢热门话题”之中。说明新浪网看懂了我所表达的意思,有刊登的价值,对此我感到欣慰。

这篇博文事前我思考了多长时间不算,我光是动笔写就花费了十多天,反反复复的修改觉得能够表达我内心的想法才收笔,发表当天访问量就有13790人次。

这就应验那句话:你灵机一动花费不到一天就写成的博文,过100天只有一人次访问,你如果是花费100天写成的博文,刊登一天可能就有100人次访问。我知道有的网友跟踪我的博客十多年,对于我的尊重与崇拜,我十分珍惜。让他们看到我的每一篇博文后,都能够获得点正能量,不能白看,不浪费时间是我的宗旨。但是每个人发表的博文都有自己认识和理解的深度,别人看了未必都有苟同。我的这篇博文你能就见到一位留言说:不靠谱。这完全是正常的。 

 谈崇拜,我个人观点,在自己炒股的周围人群中,一定要存在比自己强的人,这样我好向他学习,我不希望我是最强的人,别人都向我学习,我却找不到学习的目标,必然炒股不前则退,进步就慢。

 刚入市那几年,周围比我强的人太多,好多人都是我崇拜的对象,为讨好人家,巴结人家,请人家吃饭。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自己的刻苦努力,炒股水平不断地提高,值得我炒股崇拜的人,已经不是我身边的人,而是炒股水平,个人文化修养更高一个层次的人了。

值得我炒股崇拜的人,我要求他们并不是完美无缺,我只看重他们身上发出别人发不出的“亮点”就可以。比如我崇拜XXX,他是基金经理,他在北大的一次演讲,有几句话打动了我,与我当时的炒股思想水平产生了共鸣,说句实话,要以我以前的认识水平,还真是听不懂有些话的内涵,可能还不知羞愧的说“不靠谱”。

再谈我崇拜的另一个人YY,他是个操盘手后来成为投资人。我崇拜他是股市的“长寿人”,长寿不等于他没得过病或者差点要死,他在最惨的一次熊市中,资金赔到只剩七百分之一,他濒临崩溃,最后他幸运地挺过来了,并迎来了大牛市,从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了更完善的投资策略,2008的大熊市,他却有40%的收益。他表示,2012年只有百分之十几的收益,算是正常发挥,但是在近几年中算是收益比较低的一年。

YY说:‘各领风骚三五年’,很多曾经的风云人物现在销声匿迹了,这也很正常。成功者只是在挫折之后又爬起来了。因为炒股从贫民变成亿万富翁的人,他说找不到!倒是能介绍很多从亿万富翁变成百万富翁的人。比如他1999  年来北京的时候,曾经参加一个饭局,当时在座有10位亿万富翁,现在只有1个人还是亿万富翁。 

他认为听听别人悲剧故事不是坏事,在股市这个高风险市场中,就像在船上漂流,你必须始终保持清醒。

我听过YY一次无风险投资的讲演,不客气说里面一些技术术语我是一句也听不懂,就更谈不到向他学习了。

我听过YY另一次演讲,介绍他操作的一只股票由于耐心持有,没有被庄家甩掉,最后获得主升浪的收益,大家看到的图形曲曲折折十分惊叹怎么能够跟得住,实在佩服。最后YY说了一句,后来听说是XXX在里面坐庄,听讲的人都笑了。可能大家在想,只有这个大散户YY才能够跟住庄家XXX,而庄家XXX可能也在想,这里面怎么有个大户就是甩不掉呢?!其不知这个大户是股市长生不死的YY

下面我提出一个课题,YY当年XXX的股票赚了一把,我能否跟随YY在股灾之时操作一把,现在我知道YY重仓的两只股票“山推股份”和“东方创业”,他也是在股灾之时被套,现在正在反弹之中,但是据我的“海底捞猴竣工”或者“财神到”两种操作手法还没有到位,我已经把钱准备好了,等到机会来到,我借YY的这个名人,一定是有与常人不同的资源和思维的,加之我的两个技术操作手法,看看能否分到一杯羹?假如能够获得20%的收益,我的2016年即股灾之年的收益也就算胜利的完成。 


海底捞猴竣工以及财神到两种操作手法我已经在北京电视台做了详细讲解,没有听到可以在我的书中有大篇幅的案例更详细的展示,所以不再烦述。



崇拜
                                                                  上证指数2016年2月19日

崇拜
                                      山推股份2016年2月19日

崇拜
                          东方创业2016年2月19日
 
有大盘好的背景,个股期望值的概率很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的股票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