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炒股需要向米秋林和袁隆平学习

(2009-04-26 10:34:36)
标签:

股票

  上节我谈到如何选择学习炒股的场合,才能做到吃啥有啥,而真正想要学习炒股本领,师傅找不到怎么办?我的亲身体会还是要靠自己,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况且我还花钱进过证券技术分析高级训练班的,还花费二年的时间考察炒股软件的,另外我在北京看到或听到都是我国证券的一流信息,最后我明白是依赖别人是靠不住的,要肯下苦功,耐得住寂寞和枯燥,勇往直前,对前途要充满胜利的信心和希望,因为我在前面博文已经说过,炒股它是一门艺术,它不是科学,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我,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我们。所以艺术既然是我,那么我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必考虑他人,要创出一个耳目一新,前所未有的路。一年不行二年,二年不行三年,三年不行那就四年,总之要有,不碰南墙不回头的精神才行。

首先谈谈我当初在03年时是怎么干的,我是按照某一课题选出的股票,每种股票只买100股,放在自选一的实验田里先养着,因为模拟实验我认为不利于触及灵魂。过几天经查看,把涨势良好的移栽到自选二的实验田里去。就这样以此类推,我每天拿着实验记录笔记本,到每块试验田里去查看,每次查看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会有新的收获。把这些都一一记录在案。经过时间的推移,不断的过滤不断的筛选淘汰,等股苗长到了自选七,八的实验田时,那就是寥寥无几的几颗了,这对我来说那就是良种,是精品。它占整个当初我选股的10%左右。从自选一到自选五的实验田累计涨的不理想股苗也有20%。然后,我需查找涨的好的那10%的每一颗股票苗当初我选择的原始记录,以此做为我新的科研课题,重新选出来再一次重新载种实验。但是,这一实验结果并不与自己的想象那么好,很奇怪!良种不得良苗,有退化现象,成功率不高。最后我采取掐两头留中间的方法选苗进行栽种,也就是说,选自选六到自选七里的股苗的原始材料进行选苗栽种试验,结果这次栽种出来的苗虽然涨势不是太理想,但是比较稳定,我也就以此作为初步的定性产品,输入到操作系统里去。也就是说,我做不到把所有能涨好的苗条件都输入到操作系统里去,那选股的条件就很难掌握了。故操作系统永远不可能是最好的,只能是适合自己的。按国际标准持股10天获5%,持股20天获10%,成功率可达70%左右,我也就满意了。我是先后相继攻克三个课题的。这三个课题分别处于大盘上涨的初期,中期和末期使用。

在这里我想解答网友们以前给我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推荐的股票介入的价格定的那么低?但有的还往下走,有的高于我定的介入价格还不让追,结果它们涨的还很好。其原因就是我当初输入系统里的选股条件是掐两头留中间的缘故,两头丢的不一定都是坏的,而中间留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我们炒股就是炒概率,经过上千次的实验按照我推荐的价格介入,风险系数是3:1,获利是3,风险是1,如果去追涨的那个风险系数就是1:3,进入了另一个风险区了,获利是1风险是3了。所以即使炒我推荐的介入价格也都不要有100%的期望值。应该是70%的获利机会,也要有割肉的心理准备。有心的网友统计我推荐的40只股票,按照我的操作方法操作是介入不到,当然不赢不亏。介入到的虽赢的不多,走的平稳,见不好止损的时间来得及,真正介入就亏的及其少见。

当实验成果走向成型的阶段时,暂时还不敢大面积推广播种,就是说,明明觉得这次是机会,但是还是不敢下大单子买入。就是说这次机会是对实验当时的大盘背景说的,不一定适合于现在大盘的条件。所以还要通过在大盘从牛市到熊市的考验,这里至少也得4—5年左右的时间老化考验才行。最后据真正成型大面积推广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所以说,不是别人的经验听了看了就是自己的,必须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实战才能消化理解。我的这种方法你听到心理烦不烦?有好多性急的人听到心理肯定烦。我曾经在给一位网友回复中写道,要搞出自己的东西来,没有米秋林和袁隆平的精神是不行的,米秋林栽的是苹果苗,袁隆平栽的是水稻苗,我栽的是股票苗,主要相同点就是实验周期太长,要有耐性和韧性,性急的人是干不了这个活的,那你就别怪为什么自己当不了赢家了。

 

欢迎朋友免费加入【股友山寨圈子】,更多精彩博文一起分享。请点击http://q.blog.sina.com.cn/guyoushanzhai】,再点击【加入圈子】,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