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景区(1)
(2023-03-06 10:38:05)
标签:
旅游 |
杭州灵隐寺景区(1)
在杭州的第四天,我们终于来到灵隐寺景区,景区面积很大,也包括很多景点,包括灵隐寺、永福寺、韬光寺、飞来峰石刻佛像、青林洞等,所以游客众多,在这篇博客,我们先主要介绍灵隐寺,后续再介绍其它景点。
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的灵隐寺是中国有名的佛教古寺,它风水极佳,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相传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偶然至此,发现一座小山颇似灵鹫山的一座小岭,应为仙灵所隐,于是在山前筹寺,取名“灵隐寺”。而那座小山就是“飞来峰”。梁武帝天监三年(504),佛教奉为国教,随大兴土木,建寺立塔,灵隐寺被赐田扩建,香火渐盛,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弘扩建灵隐寺为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一时僧众多达三千多人,并常有异邦僧侣前来取经,北宋庆历年间契嵩所著经书《嘉估集》编入《藏经》,自此灵隐寺名闻遐迩,已成天下禅宗圣地。清康熙南巡杭州,驾幸灵隐寺,亲笔“云林禅寺”,灵隐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隐寺的悠久历史使我们来到这里参观如入仙境、圣地,一路战战兢兢,恭恭敬敬。灵隐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而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和方丈楼,规模巨大,雄伟壮严成一矩形建筑群。天王殿是中轴线上第一座殿,门楣上方二层檐下所悬“云林禅寺”匾额为康熙御笔。正中面朝山门为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跌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是护法神韦驮雕像,为香樟木制作,是南宋留存至今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大雄宝殿为主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释迦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敬仰,这是中国最高大香樟木坐像,后壁有“慈航普渡”,立体群塑,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宝殿前月台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7米,塔身雕刻精美,应鉴定为吴越末年,弥足珍贵。药师殿供奉的是“东方三圣”:药师佛、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药师佛能使众生离苦得乐,解除病痛和灾害,日光菩萨手托太阳,象征着光明,月光菩萨手托月亮,象征着清凉。
灵隐室的五百罗汉堂很有特色,它始建于南宋绐兴二十八年(1158),之后屡有毁建,又多次重塑。现有罗汉像均高1.7米,青铜材质,你很难想像雕塑家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想像,当然也参考历史文献,创作出500座不同脸型、长相和身材的罗汉来,观摩这一个个活龙活现的雕像,每个都有其特点,或者特征,可见艺术家们强大的人物表现能力。在五百罗汉堂内还新建有“灵隐铜殿”,其高12.62米,为中华第一高铜殿,获世界吉尼斯最高铜殿纪录。“灵隐铜殿”为单层重檐歇山顶的传统结构,飞檐雕瓦,翼角飞举,翼展达7.77米,底面5米见方。歇山顶上龙吻对峙,火球腾金。窗花、斗拱、雀替、龙柱、额、枋都精雕细刻,诸形工美,而四面雕有四大佛山自然风貌,或天苍地茫,玉宇澄清,或古刹巍峨,大江环流,真是巧夺天工。
在灵隐寺大门外正对着的是飞来峰,作为禅宗五山之首,山上的石刻造像是中国南方石窟艺术的代表,这些雕琢于石灰岩上的佛像,历史跨度从五代十国至明,共约有470多尊,完整的约有335尊,妙相庄严,弥足珍贵。最早的是青林洞入口处的弥陀,观音和大势三尊佛像,为北汉乾祐四年(951)所造。卢舍那佛浮雕则是北宋时代精品,而最为人熟悉的则是大肚弥勒和18罗汉群像,这是飞来峰摩崖石刻最大造像。坐于佛龛中的大肚弥勒坦跣足屈膝,手持数珠,袒胸鼓腹而开怀大笑,将“容天下难容事,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飞来峰过去有72洞,现存的几个洞集中于东南一侧,最南端是青林洞,洞内有石床,手掌印,传为“济公林”和“济公手掌印”,还有玉乳洞、龙弘洞和射旭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