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足部健康法”的操作要领

(2007-09-04 10:17:24)
 一、按摩的顺序

 

    先从左脚的头部反应区按摩,激发右脑分泌使脑细胞活性化、使身体健康、纾解压力的荷尔蒙,可以使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强免疫系统。
    头(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综合中枢)——脚内侧(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长部分,是脑与身体器官的神经连结线、双向交通的管道)——脚背(肌肉、神经、淋巴)——脚外侧(四肢)——脚底(五脏六腑)——整体性的整合(在相关反应区给予适当的补泻手法,加强特别需要的一些反应区)——舒缓(顺气)。
   这种规律性的操作,好像是引水般的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不易遗漏。被按摩者气顺精神爽,全身温暖舒畅,有定神安眠的效果。

 

 二、按摩的力道

 

    按摩力度的大小和疗效,有密切的关系,力度太小,达不到有痛感的最小刺激量,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引起适当的反应;力度过大,会造成强烈的疼痛和肌肉的损伤、神经的紧张,也可能引起自抑作用或神经麻木,使得按摩所产生的神经传输讯号,无法改变病理反应所发出的紊乱传输讯号。
    一般指压按摩的平均力道是3~5公斤,我们务必根据个人的忍耐度,在他最大的限度内,取得最好的效果,由轻到重,慢而有规律地尝试,给人又安全、又舒适的感觉。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疼痛与疗效不成正比”,绝对不是越痛越有效。吴若石已经在1999年第五届会员大会中慎重宣布:“不是越痛越好!”要在舒适的痛感中取得疗效,才是最好的按摩力道。如果患者表示很难过,或有冒大汗、头晕现象,按摩者便应立即减轻力道,改用舒缓手法,但不需要停止按摩。要求患者强忍着疼痛,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神经长时间绷紧会引起情绪的烦躁不安,效果反而不理想。
    使用重手法用力千万要慢而稳,否则病人绝对会痛得受不了,立刻引起“应激反应”,会有冒冷汗、心情烦躁,甚至痉挛的现象发生,按摩者应该体会“气顺”、“气通”的那种感觉。当发现患者脚上有阳性反应物时,要用渐进的方式,慢慢增压,把大而硬的反应物想象成冰块,要慢慢地把它融化消除。可以用一只手压着阳性反应物,另一只手去做其他的反应区,千万不能一发现阳性反应物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急着把它挖出来似的。这样做会引起患部内出血,青紫一片,疼痛难忍,甚至造成骨膜或肌肉组织发炎,若是还不明就里地安慰患者:多做几次就好了,要忍耐疼痛!经过一段时间发炎化脓了,患者不得不找西医开刀,这种弄巧成拙的手法,是我们所忌讳的。
    所用的力道一定要在病人所能容忍的范围之内,千万不能只用重手法,绝对不能公式化。这是一种感觉、一项功夫,如同下药,哪一种处方可以治疗哪些病,相信中医师都很清楚,但头脑灵活又有经验的医师一定会依个人体质,知道哪一味药多抓一点,哪一些少下一点,处方的增减适合个人的体质则药效灵验;处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便是神医和庸医的区别。而“足健法”就是根据个人的需要来按摩,并不是依体重施力,或是什么病需用多少力量来解决。把握病人能够承受多少力,如何使病理反应物更快消除,这就是我们所要学的。
    不用吃药,是“足健法”的一大特色,不必花太多心神去研究药理,熟记药性、处方等繁杂艰深的功课,使一般人容易学会自我保健。然而,不靠药物来调整体质的虚实,就必须在手法上讲究。一般弱刺激能使神经兴奋、增进人体生理机能,算是补法,强刺激则抑制、减缓人体某部分的生理机能,属于泻法。

  

三、按摩的方向

 

    在脚部的按摩以“区”为单位,参酌筋、骨、肌肉纹理的走向,向上或向下,以顺手、省力又能推散病理反应物为原则,这就是“区域连续性按摩法”。透过该区神经的反射作用,神经冲动的传导,将生理信息传达中枢神经作双向的交通。向上或向下的单向操作手法,符合摩擦生电产生能量的物理原理,不要来回用同样的力道按摩,一重一轻,有韵律的操作手法,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依笔者的临床经验,按摩的方向对于消化、循环等系统的运行方向的影响并不显著,只要在同时间完成同一系统,整个系统便能顺利运作。唯独对于静脉曲张病情严重的患者,推抚静脉管时,一定要向心脏的方向,以帮助血液的回流,以减轻静脉瓣的压力;结球的部位绝对避免推按,以防突然爆裂,大量出血来不及急救,切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