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摩法:
用大拇指或二、三指、无名指的指腹,或用掌心、掌跟慢而轻地摩擦、推拉。可依肌肉的纹理顺向或做环状运动,有规律地进行,此手法常用在脚背肉少的部位。
2.搓法:
①用一、二指或一、三指在脚趾的每个井穴(注),用搓法刺激经络,可活络气血、神经,促进循环;
②或用双掌在脚的左右两侧相对用力快速搓揉,力道要均匀。借着神经反射的作用,调整他的脊椎骨及骨骼本身的骨头,常用在脚趾和脚掌两侧,具有松弛神经,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如病人脚骨僵硬、扭伤、不严重的骨头异位、运动不方便,轻揉地使用搓、摇手法,能使其骨头复位。因为骨头异位之后,其肌肉、组织、神经也会产生变化,显现于反应区的颈椎、胸椎、腰椎也会变形。所以搓法、摇法有帮助骨头归位之功能。搓法通常适用于按摩程序之最前或最后,让病人有松弛神经的作用。
注:属于中医的急救要穴,共有六个井穴,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
3.摇法:
使关节做被动的旋转活动,一手托住脚跟,另一手握住脚趾或脚背,做关节旋转摇动。此法动作要和缓,对舒缓情绪紧张很有功效,有调整小关节归位和松弛神经的作用。操作脚趾使头部、颈、肩膀放松。摇脚中间段,则使胸椎、腰椎、荐椎复位,内脏、肩膀、手臂、腿及四肢等也有运动的作用。摇脚跟部分是运作其骨盆腔,尤其对于妇女特别管用,可以顺时针摇几次,逆时针摇几次,其力道拿捏要把握好,千万不要过度用力,把病人弄伤。“摇法”的目的是要使病人“松弛”,因此在手法上要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