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医理

(2007-08-27 11:49:15)
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医理

    1989年9月,郑英吉先生有个机会随着曾获得中山文艺奖的陈子斌先生所带领的文止戈哲数象文化交流学会,到东南沿海的几所大学访问。到了山东大学,在哲学系主任刘大钧教授的安排下,有一场学术交流研讨会。会后经副校长的介绍,有较长的时间和提倡生物全息学说的张颖清教授交换意见,他讲了一些全息学说的概念,还送了两本有关全息学说的书。回台湾之后,就全息疗法加以研究,特别是第二掌骨侧的按摩。经过不断的临床实验,以指代针,在第二掌骨侧的穴位群加以按揉,将酸、麻、胀、痛等敏感点,视为病理反应点。这一带的穴位群,找不到阳性病理反应物,只有敏感点,被按者若有酸、胀、痛或皱眉的反应,就表示力度已足够。它们分布在第二掌骨侧,肉与骨之间的凹糟,像人体的缩影,穴位依生长纵轴成规律的排序。代表身体横切面上的相关器官组织,属于水平区带。

   张颖清教授在1973年发表“全息学说”,他发现当人体生病时,在第二掌骨系统、桡尺骨系统、肱骨系统、股骨系统、胫腓骨系统等,会出现相关的病理现象──“痛阈”和“电阻”降低(注)。而在这些全息元的病理反应点上的位置,可以推断身体生病的部位。利用这些全息元的病理反应,来做诊断的方法,就叫做“生物全息诊法”。

   注:人在虚弱时,生物电能量就会降低,若某一器官的生物电能异常,将会导致相关的病理反应区痛阈降低。“痛阈”是一个未定的数值,健康的人痛阈高,疼痛的忍受度高,生病的人痛阈降低,疼痛的忍受度弱,变得较敏感。

    生物全息律告诉我们,生物体是一个大系统,由许多独立的小系统所组成,在大小系统之间存在着全息对应关系。在一个生物体上,只要是功能或结构组织和它周围的部分,有明显界限的相对独立部分,就叫做“全息元”。而各部位的每个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与各对应部位,在整体上或其他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相同,成为整体的缩影。因此,全息元上每个部位,就包含着整体或其他全息元上所对应部位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种信息,且对应部位比非对应部位,在生理、病理、生化、遗传、形态等生物学特性,有较大程度的相似。古人左病右治的道理和足健法的上下肢对应疗法的应用,恰与此一学理相符。根据这样的论点,对于生物遗传基因工程的改良,和人体病理反应区的选择,应可提供很重要的参考。

   古医书记载,人体在头皮、眼睛、耳朵、鼻、舌、双手、第二掌骨侧、脊椎两旁(膀胱经)、腹背部的俞募穴、脚部等地方,都能显现病理反应。根据张教授的说法,其中的耳朵形象恰似孕妇子宫内倒卧的胎儿,最像身体本体的缩影,属于第一级的全息元,含有和本体最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但是耳朵上血管、神经过于密布,敏感又容易搓伤,因此不适合按摩。

   目前世界各国大多以手、脚为按摩的对象,特别是脚部的按摩最为普遍。双脚合拢和身体本体的比例很像,应属较高级的全息元,它与身体各部位对应,在生理、病理、生化、遗传等生物学特性,有较大程度的相似。人体的手和脚就有几块具有明显界限而相对独立部分的骨头,每块都称得上完整的全息元,就以脚掌的五块蹠骨来说,每一根蹠骨都含整体的全部信息,且与本体的生长纵轴成正比对应。因此,正常的肩胛旁的膏肓穴痛点,常随个体的差异或病情的不同,而病理反应的敏感点也就不一定只出现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这就是说:病理反应的敏感点会因人而异。

    所以,当我们研究病理反应区时,务必考虑个体差异、病情、病程、特殊的家族遗传性等,多采样、多参考其他文献数据,讲求普遍性,避免以偏概全,造成误导。笔者曾经为一位盲友服务,无意间发觉他的心脏反应区不在左脚,经马偕医院证实,他的心脏是在中间偏右,若以这种特例将右脚也定位为心脏反应区,必然遭受批评。这说明了人体是大宇宙中的小宇宙,小宇宙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宇宙。

   总之,应用生物学全息学说,找寻与本体所含生物学特性相似、层级较高程度的全息元理想反应区,如:耳、手、脚等含整体缩影的小宇宙,通过对这些位点的刺激,来达到调节和影响其他全息元或与本体全息对应部分的生理功能,以此做为“足健法”的说理工具;同时,让人们了解身体的病变在脚的等高位置上(见彩图【足部的生物全息对应图】),会显现病理反应现象,在有反应的部位加以按摩,能激发本体的自愈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